">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8月20日電 (記者殷淼)8月20日,“瓷的旅程——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優秀作品展(瑞典站)”全球巡展活動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中國文化中心拉開帷幕。中國駐瑞典使館文化參贊、斯德哥爾摩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李蕊、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邵長宗、趙蘭濤、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余劍峰和瑞典陶瓷藝術家托比恩·卡爾斯博,以及近百位瑞典藝術家和中國文化愛好者參加了開幕式及專場導覽活動。
“瓷的旅程——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優秀作品展”開幕式現場。人民網記者 殷淼攝
據介紹,“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自2022年和2023年舉辦以來,已成為國內外陶瓷藝術交流的重要平臺。本次展覽從歷屆“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中甄選來自中國、瑞典、泰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38位藝術家的38件(套)優秀藝術作品。
瑞典藝術家托比恩·卡爾斯博致辭。人民網記者 殷淼攝
瑞典藝術家托比恩·卡爾斯博在致辭時說,瑞典與景德鎮之間的貿易往來可以追溯至18世紀,這種聯系至今在哥德堡的陶瓷收藏中仍得以體現。托比恩表示,景德鎮為全球藝術家提供了良好的創作環境,這片土地也滋養了他的藝術靈感。他將繼續根植于此,為進一步推動中瑞文化交流搭建友誼的橋梁。
執行策展人、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趙蘭濤致辭。人民網記者 殷淼攝
執行策展人趙蘭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陶瓷、茶葉和絲綢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三大件”,早已成為世界文化和人類文明版圖中具有鮮明中國印記和東方特質的文化載體。中國瓷器在歐洲傳播有著深厚的傳統,相信此展將為瑞典民眾更好了解中國現代陶瓷文化藝術的變化發展提供一個近距離交流互動的窗口。
參展人、景德鎮陶瓷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邵長宗(右一)向來賓介紹參展作品。人民網記者 殷淼攝
邵長宗告訴記者,“拱門”這一形象在中國的窯洞或宮殿建筑中,或者在斯德哥爾摩和其他歐洲城市的街頭,都是一種常見的形式。他的陶瓷作品以“拱門的形式”呈現,希望這是一道“傳承歷史、探索未來”之門。相信瑞典觀眾能夠從展品中收獲對中西不同文明和文化的新認識。
參展人、景德鎮陶瓷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余劍峰(中)向來賓介紹參展作品。人民網記者 殷淼攝
“瑞典站的展覽不僅是對前兩屆成功的延續,也是一次促進中瑞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動。”余劍峰說,“我的參展作品是一副陶瓷繪畫,運用高溫的顏色釉,來表現中國山水的意境。” 余劍峰表示,其創作思路主要是通過中國傳統“瓷繪概念”來展現當代的一種精神,相信這次展覽對推動國際陶瓷藝術交流具有積極意義。
李蕊表示,這次參展作品包括陶瓷器皿、雕塑、繪畫等多種形式,不僅展示了藝術家們的獨特技藝和創新思維,也充分反映了陶瓷藝術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發展。可以說,這是中國文化對世界文明做出積極貢獻的具體體現。
來賓參觀展覽作品。人民網記者 殷淼攝
開幕式后,邵長宗和余劍峰分別為嘉賓做了專業的導覽和解讀,為觀眾介紹作品背后的藝術理念和創作過程,讓大家對作品有了深入理解和感受。現場觀眾對展覽贊不絕口,紛紛表示這次展覽不僅讓他們對中國當代陶瓷藝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激發了他們對文化多樣性的欣賞。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9日結束。期間,斯德哥爾摩中國文化中心將舉辦一系列陶瓷主題講座和工作坊,為公眾提供深入了解和親身體驗陶瓷藝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