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網紅“成都墻”打卡,穿上漢服參加一場唐風夜宴,去潮牌小店挑選心儀的衣服和包包……今年暑期消費收入超過1億元,客流量同比增長51%,亮眼數據見證了成都東郊記憶園區的火爆。
從工業“銹帶”到時尚“秀帶”,成都東郊記憶園區通過充分進行老舊城區改造和工業遺存開發利用,讓文化創意激發消費活力——
依托獨具特色的工業遺址,集聚國潮品牌和消費,嵌入歷史故事、民俗風情等文化記憶,園區的老廠房、火車頭、煙囪、管廊架曾見證成都現代工業文明的輝煌,如今又化身獨具特色的風景線,工業遺址的斑駁銹跡與藝術時尚的斑斕色彩交相輝映。
沉浸式文化體驗,匯聚創意、充滿包容的園區氛圍,連續不斷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藝術展覽和新國潮內容,東郊記憶園區以具有鮮明特色的城市文化內涵,為城市增添無限生機與魅力,打造出全新的文化創意產業名片。
2024“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采訪調研行成員在東郊記憶園區參觀采訪。人民網記者 伊霄攝
在原成都國營紅光電子管廠舊址上改建而成的東郊記憶園區南大門。大門既保留了老工業區的風貌,又融入了現代審美和創意,成為了園區一大亮點。資料圖片
東郊記憶園區“成都墻”以巨大的“成都”字樣和獨特的藝術設計成為園區的網紅打卡地,吸引了眾多游客和市民前來參觀。資料圖片
東郊記憶園區西大門。大門周邊保留了許多紅光電子管廠的老舊工業設施,如鐵銹的圓形高爐、高大的煙囪等。這些元素與現代化的設計相結合,營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資料圖片
北街美食區是東郊記憶園區集美食、文化與休閑于一體的特色區域,為游客和當地居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餐飲選擇。資料圖片
東郊記憶園區工業橫街完整地保留了園區的工業元素,如工業煙囪、動力管廊架和水塔等,形成了園區獨特的工業風景線。資料圖片
東郊記憶園區內以蜀地文化為創作背景,溯源中國傳統宴飲儀禮打造的全景沉浸式漢文化主題餐秀。成都傳媒集團供圖
夜幕下的東郊記憶園區人流如織,熱度不減。資料圖片
統籌:李 舫
策劃:史鵬飛
審核:熊 建
圖片:伊 霄
文字:黃敬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