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來敲敲這面鼓,真是太酷了”“來幫我拍張正在敲鼓的照片”……在東郊記憶園區的凡響節奏會客廳,中國傳統大鼓邂逅舞蹈、武術和體育運動等潮流元素,歡快的演繹令中外媒體記者贊不絕口。
在2024“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采訪調研行現場,來自中國、歐洲、非洲的40余名媒體工作者走進東郊記憶園區,共同感受時尚“秀帶”的產業魅力。
“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東郊記憶園區的所在地曾是成都國營紅光電子管廠,新中國第一支黑白顯像管、第一支投影顯像管、第一支彩色顯像管均誕生于此。如今,老工業遺存正蛻變為現代時尚的園區,成為文化旅游新地標。
音樂是氛圍的要素,也是溝通的紐帶。漫步充滿賽博朋克感的工業橫街,置身黑膠音樂廳唱片展,東郊記憶的時尚范兒讓中外媒體工作者贊賞不已。尼日利亞每日信報傳媒集團總編輯伊德里斯·哈姆扎有6個孩子,他計劃將來要帶上全家人,再一起來這里看看。
2024“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聯合采訪調研行成員在東郊記憶黑膠會客廳參觀黑膠文化展。人民網記者 伊霄攝
傳統的也是世界的。在位于園區南門的漢服主題藝術空間“蜀宴賦”,中外媒體記者換上漢服,沉浸體驗唐風夜宴。丹麥《哥本哈根郵報》發行人杰斯珀·斯基爾表示:“穿漢服的體驗讓我想要去了解中國文化,我很好奇身穿這類服裝的那些人的生活、勞動、宗教和歷史。”
在奧地利電視八臺副臺長莉娜·瑪麗亞·多珀-普里克斯看來,工業文化和現代時尚相融合的創意園區在她的家鄉目前還不多見。她期待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各國可以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交流合作。
凡響HiiKO鼓隊扎根東郊記憶園區,將中國傳統大鼓融合青年群體喜愛的元素,把振奮的鼓聲傳向世界。“在布隆迪,我們也很喜歡敲鼓。鼓聲可以讓自己和周圍人感到快樂,就像語言交流一樣。”布隆迪《新生報》總編輯多納特·馬加尼亞說。布隆迪大鼓舞蹈于2014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中國人與非洲人打鼓的方式并沒有太大差異”,這一點尤其令他興奮。
近年來,成都市音樂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劇場、音樂廳、音樂公園、樂器城紛紛建設。中國音樂金鐘獎、“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金芙蓉”音樂比賽、成都國際友城青年音樂周等大型音樂活動和音樂節精彩不斷。
音樂,讓五湖四海的朋友相聚成都;
成都,用“音樂”讓人記住“喜悅”。
統籌:李舫
策劃:史鵬飛
審核:熊建
文字:黃敬惟
圖片:伊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