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黃錚 通訊員 金敏、程一芯)8月29日,咸安區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區婦聯、區沐陽家文化服務中心聯合學府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教育小區開展“家園互助”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進小區活動。
這是學府社區探索新時代社區治理體系的一個縮影,在溫泉街道辦事處的倡議指導下,學府社區逐漸形成“兩群五社”新機制,打造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溫泉樣板”。
“群議共治”連通“民心橋”
“家園互助”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旨在為社區和家庭提供一個共同學習、成長的平臺。
通過“阿水的故事”等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活動,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促進社區工作者、家長與孩子的有效溝通,期間還穿插了創文、反詐、桂鄉管家、志愿服務等知識宣講,激發居民參與“群議共治”的動力。
學府社區充分發揮社區大黨委、“兩委”引領作用,依托“桂鄉管家”建立“社區-網格-小區-鄰里”的“群議共治”框架,積極開展各類社區治理服務活動,以群眾為主體連通基層社會治理的“民心橋”。
“群團延伸”打造“新陣地”
每次在活動現場,居民對“工青婦”組織的“家園互助”、“紅領巾學堂”、“愛新驛站”等相關活動贊不絕口,并提出了一些接地氣的意見和建議。
為了滿足群眾的訴求,學府社區聯合咸安區總工會、婦聯、共青團,在長樂小區、同惠商圈積極建立婦女小組、團青小組、工會聯合會等基層群團組織。
發動更多婦女、青年、職工參與社區治理,在家門口化解鄰里矛盾、青少年問題、勞務糾紛等,為群眾提供家庭教育、就業指導、法律援助等服務,以群團組織延伸打造基層社會治理“新陣地”。
“五社聯動”建好“服務網”
社區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學府社區緊緊圍繞“急難愁盼”問題,聯合唐光友學雷鋒志愿服務隊、湖北科技學院青輔學堂、桂誠社工服務中心、沐陽家文化服務中心等社會組織,已開展100余場各類公共服務活動。
不斷發展志愿者、發掘志愿者骨干、建立志愿者隊伍,鏈接志愿者的社會慈善資源,針對社區問題和服務設立項目,進而依托社區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隊伍實施,形成“前赴后繼”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
學府社區充分運用共同締造理念與方法,構建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社會志愿者為輔助、社會慈善資源為補充的現代社區治理體系,以“五社聯動”建好基層社會治理“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