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9月4日電(記者李瀟、曲頌)9月4日上午,由2024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新聞中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主題采訪活動在京舉行。來自贊比亞新聞通訊社、肯尼亞廣播公司、哈薩克斯坦《誠實報》、吉爾吉斯斯坦NEWS.KG通訊社、“烏茲別克斯坦24”國家電視頻道、人民日報社、中國日報社等40余家中外媒體的近60名記者,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全面深入了解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藝術中心圍繞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設、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過程中,在文旅領域的規劃建設情況。
9月4日上午,參與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報道工作的各國記者,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藝術中心),全面了解副中心文旅領域規劃建設情況。 人民網記者 李瀟攝
活動第一站來到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中外媒體記者在這里聽取了博物館功能分區介紹,參觀了展覽,紛紛表示展廳功能十分完備,展覽充分展現了獨特的運河文化。利比里亞國家廣播公司記者弗朗西斯·佩雷納表示,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讓他了解到了中國厚重的歷史文化,對于中國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有了更為豐富的感受,也對非中共享發展機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中國經濟體量巨大,已經成為全球發展的重要引領者,但仍然堅持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為發展中國家發聲,創造機遇帶動其他國家發展,這是一種真正的共享精神。”
9月4日上午,參與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報道工作的各國記者,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藝術中心),全面了解副中心文旅領域規劃建設情況。 人民網記者 李瀟攝
離開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中外媒體記者來到北京城市圖書館。在這里,記者們分別探訪了元宇宙體驗館、24小時閱覽區、智能化立體書庫等,了解市文旅局和首都圖書館著力打造新一代智慧圖書館,持續推進“書香京城”建設等情況。肯尼亞廣播電視公司記者埃里克·比埃貢在館內注意到書架上有很多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書籍。他表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和《擺脫貧困》等著作已經被翻譯成斯瓦希里語在肯尼亞發行。“這些書擺放在圖書館,讓廣大市民、青少年甚至外國友人閱讀非常必要,其中智慧值得傳播和傳承。”
9月4日上午,參與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報道工作的各國記者,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藝術中心),全面了解副中心文旅領域規劃建設情況。 人民網記者 李瀟攝
活動的最后一站是北京藝術中心。該中心是國家大劇院“一院三址”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一極。其外形設計取自運河古糧倉造型,總建筑面積12.5萬平方米,投運后國家大劇院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同一城市、同一運營主體的劇院綜合體。中外媒體記者們參觀了歌劇院、戲劇場、小劇場等場館,深刻感受到“文化糧倉”的獨特魅力。
9月4日上午,參與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報道工作的各國記者,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藝術中心),全面了解副中心文旅領域規劃建設情況。 人民網記者 李瀟攝
塞拉利昂《旗幟時報》編輯阿布·巴卡爾·卡格博(Abu Bakarr Kargbo)對記者表示,北京美麗的市容和人民平靜祥和的生活令人印象深刻,塞拉利昂與中國都是倡導和諧相處的國家,兩國應繼續擴大在人文、媒體和環保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多位外國媒體記者也紛紛表示,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藝術中心富有特色的場館建筑、智能便利的基礎設施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繁榮文藝生態、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突出表現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