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左乙辰 通訊員 盧麗君)“全市中小學教聯體覆蓋率達100%。”
9月6日,大冶市召開教聯體建設新聞發布會,該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周文君介紹全市教聯體建設情況時說,這一數據標志著大冶市義務教育邁出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堅實步伐。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大冶市截至目前,共組建縣域教聯體27個,其中融合型教聯體13個,共建型教聯體14個。“這些教聯體的建成,讓該市14萬余名學生在家門口均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大冶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股負責人張海清答記者問時表示。
此外,為進一步深化教聯體試點,該市還積極探索“以大聯小、以強聯弱、以城聯鄉”模式。該模式明確了建立教聯體教師專項補貼、職稱評聘、崗位評聘、評優評先等方面政策,并重點向優秀教聯體傾斜。
在教聯體的建設保障方面,大冶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談紅表示:“在上級對教聯體獎補基礎上,市財政相應對黃石級教聯體每個每年獎補資金25萬元,對大冶市級教聯體每個每年獎補資金10萬元。”此外,大冶市擬出臺教聯體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規定,專項資金首先保證發放城區到農村教師的各項補貼,激勵城區教師扎根農村。
發布會現場。左乙辰 攝
“袁老師的到來,賦予了這里的孩子們活力。在她的帶動下,律動的音樂、火爆的舞姿,讓城鄉差異無盡趨近于零。”會上,大冶市濱湖學校教育集團教聯體黨委書記馮少申分享了城區學校優秀教師每周赴鄉鎮授課后,為鄉鎮學校帶來的變化。
“教聯體改革,農村鄉鎮學校收益最大……”面對記者的提問,對該問題最具發言權的東風路學校教聯體大箕鋪中學執行校長王金四表示,該教聯體自籌建之初,以“城鄉聯體、共筑均衡發展之路”為目標,積極創新構建了“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融合模式,為大箕鋪中學構建起新的教育教學體系,讓這所鄉鎮中學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獲得省級示范教聯體的還地橋教聯體負責人李明發講述了采用“聯文聯創、聯教聯學、聯管聯發”管理及“精細管理、精準教學、精誠教研,精心培育,精致服務”等教聯體發展經驗,引起現場與會人員的關注。該教聯體組建以來,已實現了鄉村教育對標城區教育的彎道超車,被譽為“鄉村教育一盞燈”。
此外,大冶市實驗中學教聯體老師柯純,分享了其從城區到鄉鎮執教的深刻體會:“教聯體的改革為教師提供了更多學習與交流的機會,增強了教師的團隊合作意識,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