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北京9月6日電 題:中國式現代化,點燃非洲實現現代化的信心
“中國和非洲占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沒有中非的現代化,就沒有世界的現代化。”“現代化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國都不能掉隊。”
2024年9月5日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主旨演講中的這些話,從北京跨越山海,傳向非洲大陸,傳向全球南方,傳向全世界,擲地有聲。
視頻:塞內加爾外長法勒:中非合作由來已久 我們與中國的關系是雙贏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前,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共同會見中外記者并答問的中非合作論壇非方現任共同主席國塞內加爾外長法勒,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說,中非合作由來已久,非洲國家的獨立,離不開中國的幫助。“正如王毅外長所說,中國加入聯合國,也離不開非洲國家的支持。因此,我們與中國的關系是真正的雙贏關系。”
法勒指出,中國不僅希望自己發展,也想在合作中幫助非洲發展,希望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發展紅利,讓各國普遍實現經濟現代化。
談及中非人才交流,法勒表示,通過中國的技術轉讓和人才交流,非洲年輕人可以接受培訓,獲得知識,從而留在自己的國家開展建設。當人們有體面的工作、豐厚的薪水、良好的社會保障時,他們就會留下來。
埃塞俄比亞前駐華公使所羅門·特斯法亞·特里拉則對中新網表示,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的普遍追求。在這種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中國遙遙領先。對此,他個人很是欣賞。
“可以說,中國式現代化點燃了各國實現現代化的信心。”特里拉感慨道。作為近代以來唯一未被西方全面殖民的非洲國家,埃塞俄比亞一直積極自主探求現代化與自強之路。
近年來,埃塞俄比亞經濟保持快速增長,是非洲最具經濟活力的國家之一。特里拉認為,中非間的合作,對于確保埃塞俄比亞的現代化進程,至關重要。
“現代化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國都不能掉隊。”習主席在本次論壇峰會上的主旨講話,讓津巴布韋網壹移動通訊公司CEO 穆沙納瓦尼(Raphael Mushanawani)印象深刻。他認為,習主席所提出的,與津巴布韋總統姆南加古瓦的“口頭禪”不謀而合。姆南加古瓦總統曾多次說過,在發展的時候,任何地方、任何人,都不能掉隊。
對于習主席的講話,贊比亞代表團成員穆薩菲里·辛卡拉(Msafiri Sinkala)也表示贊賞。他對中新網說,非洲有自然資源,幾乎有發展所需的一切。然而,也許由于缺乏技術、資金等其他資源,可能會被落在后面。中國與贊比亞合作,可以共同開發,彌補彼此所缺,他認為這就是“無人應該被落下”的意義所在。
“每個國家都有其潛力,任何國家都不應被落在后面”,摩洛哥非洲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行長安明(Amine Lahmamsi)也對中新網表示。
安明指出,近年來,中非間的貿易額和投資額一直在增長。如今,大家處在一個全球供應鏈的時代,看到的是一個新興的非洲,它擁有人力、黃金、自然資源等多種資源。非洲極有潛力成長為新興經濟體,實現經濟轉型和生態轉型。因此,任何國家都不應被落下,安明強調。
非洲工商會聯盟秘書長阿拉·伊茲指出,中國創造了一個世界公認的成功故事。如今,無論是出口國還是技術開發,還是在建筑和基礎設施領域,中國都是世界第一。所有這些地位,都為合作打開了大門。
他對中新網表示,中國可以為整個非洲的現代化,提供很多幫助。在中非共同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可以聚焦多個關鍵領域。首先,是運輸和物流,這是連接彼此的生命線。其次,信息和通信新技術、制造業方面的聯通性,也應受到關注。
伊茲進一步指出,中非都需將出口到西方的部分原材料轉化為增值產品,這對大家來說都是雙贏的,并能為中非雙方創造就業機會,有助于增強糧食安全。同樣重要的,還有用可再生能源取代不可再生燃料。中非在這方面的合作,將惠及子孫后代。
肯尼亞非洲政策研究所中非中心執行主任丹尼斯·穆內內則對中新網指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激勵非洲各國尋求自己獨立的現代化道路。對非洲而言,中國通過健全現代化基礎設施、促進經濟增長、發展和吸引外資、推進脫貧工作等,引導非洲實現復興。
穆內內進一步指出,通過借鑒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如今,非洲在基礎設施方面受益匪淺,已建設超10萬公里公路、1萬公里鐵路、上千座橋梁和約100個港口。這些項目,讓非洲成為全球發展的樞紐之一。(完)
(作者:孟湘君 王高飛 張楠 吳家駒 吳辛茹,陳天浩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