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巴格達9月15日電 (記者管克江)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鉆井裝備“璇璣”系統,在伊拉克油田實現了累計總進尺4萬米、總井下時間1萬小時的成績。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服)伊拉克分公司總經理任永琳表示,這標志著我國現代化高端油氣裝備制造能力和規模化作業能力取得新突破。
“璇璣”系統由中國海油研發,包含旋轉導向鉆井和隨鉆測井兩大技術,能夠精準控制鉆頭在地下幾千米巖層中調整鉆進方向。中海油服伊拉克分公司副總經理夏熠介紹:“旋轉導向鉆井好比在傳統的鉆井設備上加裝了一臺渦輪增壓發動機,馬力更強勁的同時也更安全。隨鉆測井儀器就好像在底部鉆具上安一雙指引前行的眼睛,通過它來判斷目前的位置,在漆黑的地底靈活尋找油層。”兩大技術結合,使鉆具能做到在僅1米厚的薄油層中精準穿行數千米。
“璇璣”正在作業中。中海油服供圖
在米桑油田永久營地的車間里,記者見到了正在維保中的“璇璣”系統裝備。幾十米長的儀器拆分成三段橫臥在儀器架上,通過導線連接到一臺電腦,電腦顯示屏上滾動刷新著各種測試數據。夏熠表示,“璇璣”系統需要精確探測地下地質狀況并精準控制鉆頭鉆進方向,同時保持各種傳感器的正常運轉非常重要。“作業時,鉆頭怎樣調整方向呢?”聽到記者這個問題,夏熠把手指向鉆頭前部凸起的長方形肋板:“這是‘璇璣’的核心部件之一。三塊肋板就像鉆頭的三個翅膀,它們根據地面設備所發送的鉆進指令,經過中控系統接收、識別,“命令”工具內部三個液壓缸產生不同的推力,使肋板對地層形成不同的程度推靠,地層對肋板產生的反作用力,使鉆頭受力方向產生變化,實現鉆進方向調整。”
工作人員檢查“璇璣”狀況。中海油服供圖
據介紹,“璇璣”系統自2020年起進入伊拉克米桑油田作業,這也是“璇璣”智能化生產線輸出的首批產品。通過生產線工藝升級,“璇璣”系統實現了抗研磨性、造斜穩定性和井下參數監控能力的大幅提升。尤其是米桑油田的深層致密灰巖段巖含有溶洞、溶縫地層,“璇璣”系統在實戰中展現了其可靠性和穩定性。至今,“璇璣”系統已經在米桑油田和東巴格達南油田作業88井次,取得良好成效。
工作人員正對“璇璣”進行維保。人民網記者 管克江攝
近年來,中海油服攜“璇璣”系統參加了伊拉克油氣展等眾多展會,受到各方關注和肯定。伊拉克石油部副部長巴薩姆·穆罕默德表示,伊希望與中方加深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提升服務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米桑油田作業部總經理伊馬德·侯賽因·賽義德說,“璇璣”系統的應用讓米桑油田提前實現生產目標,也提升了伊拉克石油勘探技術水平。
任永琳表示,中企將堅持創新驅動,與伊方實現更大互利共贏,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
(馬萬里參與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