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消息:伊朗展開穿梭外交,尋求國際社會支持,海灣國家斡旋伊以沖突。
美國 中東“觀察”新聞網:以色列報復行動不確定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誓將對伊朗10月1日的導彈襲擊進行報復,以色列方面考慮了幾種方案,包括打擊伊朗核設施、石油設施、軍事基地、導彈生產設施、軍火庫等。內塔尼亞胡和拜登近日進行了交談,但美以雙方分歧仍然存在。美國反對以色列攻擊伊朗核設施,也不贊成攻擊伊朗石油設施。以色列方面有多重顧慮,如何回應伊朗的導彈襲擊尚存不確定性。
英國 路透社:多國游說美國敦促以色列保持克制
伊朗近期展開穿梭外交,伊朗外長訪問沙特,尋求合作維護地區穩定和安全。包括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在內的海灣國家展開斡旋,拒絕讓以色列飛越其領空對伊朗發動任何攻擊,并試圖游說美國阻止以色列襲擊伊朗的石油基地。一旦以色列對伊朗石油基礎設施進行打擊,將產生全球性影響。海灣國家的石油設施可能也會受到攻擊。如果油價飆升,美國經濟將受到損害。
俄羅斯 《消息報》:美以是決定因素
專家表示,伊朗雖然聲稱已經做好了全面戰爭的準備,但實際上這只是震懾手段,其首要目標仍是與美國達成新協議、逐步解除西方制裁。實際上,美國和以色列自身才是解決中東地區沖突的最關鍵因素。沖突能否結束,取決于它們的行動。只有美國結束對以色列的支持和軍事援助,才能迫使內塔尼亞胡政府選擇和平。
比利時 歐洲之友智庫:外交手段才能治愈中東創傷
以色列面臨的挑戰是,它已深深地卷入了多條戰線的沖突之中。以色列摧毀黎巴嫩或伊朗不會讓巴勒斯坦人更加沉默和順從,只有外交手段才能治愈中東的創傷。國際社會應當行動起來,迫使以色列接受兩國方案。任何一位西方領導人都不應該讓以色列人沉溺于幻想,認為除了兩國方案之外,還有另外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