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應如何與世界對話,怎樣讓西方讀者了解真實的中國?當代年輕人應如何增進交流,以在未來更好推動中國與西方關系的發展?
在八月初的一個炎熱夏日,人民網采訪了往來于東西之間的英國媒體專家戴雨果。作為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的中國傳媒中心主任,他曾在諾丁漢大學、威斯敏斯特大學和愛丁堡大學任教,同時也是清華大學蘇世民學院的外國專家事務津貼教授。戴雨果表示,希望當代年輕人能擯棄社會和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影響,從更廣闊的視角看世界。
戴雨果教授。王博禹攝
研究中國媒體 感知中國發展
人民網:在從事職業記者工作多年后,您轉型到英國高校教學,并在2005年創辦中國傳媒中心。您去過上百次中國,近距離感知觀察中國的發展,與中國媒體建立了深度聯系,出版了《新興世界秩序中的中國媒體》《中國記者》和《中國環境與中國環境記者》等著作。是什么促使您出版一本又一本著作?
戴雨果:我一直希望英國讀者能夠更多地了解中國媒體,因為多年來西方及其他中國以外的國家一直認為中國媒體只是宣傳的工具。幾年前我在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擔任教授時,這種錯誤認知更讓我深有感觸。蘇世民書院的學生大多數為美國人,當我向他們展示了一段關于中國媒體的視頻時,他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他們原以為中國除了宣傳媒體外沒有其他媒體。我還給他們分享了中國的綜藝節目、討論節目、精彩的電視劇和輕松的娛樂節目等。
我撰寫《新興世界秩序里的中國媒體》一書的初衷是為政治和從事國際事務的人士提供一些關于中國媒體的背景知識,畢竟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媒體業。寫這本書時,我構思了一位年輕人,他想成為歐美的政治家或者國際關系專家,了解中國對他的未來非常重要,因為中國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上都極具影響力。
《新興世界秩序里的中國媒體》戴雨果著
人民網:您還參與過什么促進中西跨文化交流的項目?可以為我們分享下在推進的新項目嗎?
戴雨果:我參與制作了一部紀錄片《你所不了解的西方故事》。這部紀錄片的目的是探討西方發展帶來的一些問題,例如教育、健康方面的問題和西方官僚主義等。我們重點想揭示西方走過的路的風險和我們后悔走過的路,中國應該小心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我認為,如果想要表達對生活的思考,最好通過小說來呈現。我正在寫一本小說,講述在倫敦求學的中國留學生在不總是友好的海外環境中面臨的困難。
學會審視自己的假設
人民網:作為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迪士尼全球媒體與通訊訪問講席教授,您認為促進中西方學生之間相互理解的關鍵是什么?
戴雨果:對歐美人來說,他們習慣于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自認為是世界領導者。讓他們了解中國文明在過去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國自19世紀初以來的兩百年里所經歷的苦難,這點非常重要。不僅有助于他們理解中國領導人和普通中國人的態度,更會幫助他們在看待各國之間紛爭時更為全面。
我認為,中國人理解英語世界并沒有太大問題,但除了少數對中國感興趣并愿意去中國的人之外,西方人對中國難以產生了解的興趣。其實如果年輕人去過中國并且有了良好的體驗,就不會再相信報紙或電視節目中那些關于中國是“世界敵人”的胡言亂語。我在蘇世民書院的學生們,通過在中國的經歷,開闊了眼界,更學會了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
人民網:蘇世民書院致力于培養未來的全球領導者。您認為下一代世界領導者應該學習哪些重要內容?
戴雨果:不論是美國、英國的學生,還是中國的學生,質疑自己的假設都是相當困難的。美國學生發現,他們關于身份認同、政治正確以及某些時尚問題的觀點,可能并不被其他文明的人所認同。同樣,一些中國學生也認為他們被告知的關于美國的信息往往非常負面。在此情況下,我想讓他們做的就是審視自己的假設,即各自的文化和社會所賦予他們的假設。這并不意味著他們要破壞或反對自己的文化和社會,而是他們要學會從他人的角度來理解,并從更開闊的視野來看待問題。
人民網:作為歐洲首個中英雙語預備學校肯辛頓韋德小學的創始人之一,是什么促使您參與這個的項目?
戴雨果:我開始學習漢語的時間太晚了。雖然我能讀中文小說,但我永遠無法在說中文和用中文寫作等方面有太大成就。在我看來,英國的孩子們需要從小開始學習中文,不僅會說中文,還能在與中國人交流時感到自在,并理解中國人對世界和生活的看法。
事實上,孩子幾乎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掌握了語言和與之相關的故事。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成績,因為至少有一些英國人將來能夠說,他們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