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方,很多人以自己的方式鐘情著中國的傳統藝術。英國知名歐洲藝術品修復專家、東亞水墨畫和水彩畫家安·馬興,從事藝術修復工作已長達40余年,她曾在劍橋大學漢密爾頓·科爾研究所任繪畫修復師,并教授繪畫修復課程。憑借精湛的修復技藝,她參與了眾多重要修復項目,其中包括部分國民信托古跡、公共博物館,以及白金漢宮等。自上個世紀80年代第一次到訪中國之后,這位長期浸潤在西方藝術史和美術史熏陶下的藝術家便對東方文人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嘗試傳統中式風格的毛筆畫。此后,她師從中國藝術大師徐悲鴻的大弟子費成武的徒弟——英國意大利裔藝術家彼得·卡瓦丘蒂,專注研習中國水墨畫,開創了屬于自己的藝術表達方式,并出版《一段東行之旅:對中國水墨畫的反思》、《當西方遇見東方—東亞毛筆畫》等作品,生動展現了跨文化藝術交流的深遠影響。
近日,安·馬興在人民網的專訪中,與我們分享了她探索東西方藝術融合的獨特思考,以及不久前再次訪問中國的經歷。她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巨大的變化和蓬勃發展的文化藝術氛圍,并深信藝術是連接不同文化的橋梁。她表示,這種跨文化的藝術對話不僅能激發創新意識,還能增進不同背景人們之間的共鳴與欣賞,對促進世界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探索東方繪畫世界
人民網:您剛剛從中國訪問回來,在此次中國之行中,您觀察到了哪些變化?
安·馬興:最近這次中國之行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見聞之多讓我至今仍在消化。變化實在太大了。我們這次訪問了北京、徐州、杭州、西安和山西。我們參觀了很多博物館,這是一次非常棒的體驗。我很高興能在故宮欣賞到山水畫展。我們還去了陜西參觀兵馬俑,那里給人的震撼難以言表。
在蘇州,我和丈夫應邀在蘇州外國語學校做了演講,探討了跨文化視野下的藝術傳承與保護,分享了我對跨文化交流的見解,希望在未來能夠通過藝術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我們參觀了學校,與許多學生交流,希望能夠增進相互之間對于文化和藝術的理解。其中一位學生曾去過劍橋,她還看過我2018年在國王學院大教堂舉辦的畫展,真是讓人驚喜。那是我在第五屆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期間舉辦的藝術家個展,名為“對中國水墨畫的反思”,展出了我的24副中國水墨畫和版畫。目前這些畫被收錄在了我的同名藝術作品集里。
人民網:您是如何開始走進東方繪畫的世界,并逐步深入理解的?
安·馬興:起初,我確實不太懂得如何欣賞東方繪畫。花了很長時間我才真正學會了欣賞和理解它們。我從一個業余繪畫班開始,學畫梅、蘭、竹、菊,也就是“四君子”,僅僅是掌握技巧和學會使用中國毛筆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隨著時間推移,我開始逐漸了解繪畫背后的深意和它們所代表的內涵。以西方人的眼光看中國藝術,起初往往覺得很相似。但當你的眼光更加敏銳后,就能開始感受到每幅畫的獨特個性,看到畫家的獨特風格。
人民網:您認為西方人該如何學習傳統中國畫?
安·馬興:最重要的是保持耐心。中國畫的美妙之處在于,即使你不認為自己有藝術天賦,也能創作出很有意義的作品。因為通過材料的特性,你的個性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即使沒有深厚的繪畫功底,你也可能創作出充滿禪意或自發性的作品,這不僅能讓自己滿意,也能打動他人。
隨著你技術的進步,你自然可以加入不同的技巧或更多的可能性,并在你所學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延展。所以我建議保留早期的作品,這也是我剛開始學習時接受到的建議,這樣你就能觀察到你在一年、兩年或更長的時間里取得的進步,這能夠給予你很大的鼓舞。
融合東西方繪畫風格
人民網:您是如何將東方和西方的繪畫風格相互融合,從而形成您獨有的藝術風格?
安·馬興:東西方藝術的成功融合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因為我所受到的西方繪畫的訓練已經成為了我的一部分,同時我也沉浸于東方繪畫30多年。所以兩種風格自然而然地交織在一起。現在退休后,我有更多時間投入到東方繪畫中。這對我來說是莫大的啟發,讓我能夠不斷學習和創作。
我的作品與傳統中國畫的區別,往往取決于觀者的角度。西方人看到可能會說,“哦,這是中國畫。”而中國人可能會覺得,“有些不太一樣。”人們能看出我的作品中因個人的背景而產生的獨特融合。自然界是我創作的源泉,這一點與傳統中國繪畫不謀而合。自然也是中國畫家靈感的主要來源,這是我們之間最相似的聯系。
我認為,要真正理解中國繪畫,就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哲學、文化和歷史背景。理解我的作品也是如此。我發現,雖然很多西方觀眾可能并不了解中國藝術的背景,但依然對我的作品很感興趣,這也是我在劍橋康河出版社出版《一段東行之旅:對中國水墨畫的反思》和《當西方遇見東方—東亞毛筆畫》兩部作品的原因。我希望能向西方觀眾解釋我在做什么,為什么我如此熱愛中國藝術,讓他們理解這于我而言的重要意義。
人民網:您認為中國哲學中有哪些方面與您的藝術創作產生共鳴?
安·馬興:中國道家的思想與我有很多共鳴。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我被道家的思維方式和他們對自然的熱愛深深吸引。道家思想中對自然世界的重視,無論是一朵小花還是壯麗山川,都與我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合。
人民網:您認為中西方藝術在促進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方面有什么作用?
安·馬興:我堅信藝術能夠極大地促進人們之間的相互理解,這一點毋庸置疑。事實上,所有藝術形式都具有這種力量。所有藝術形式,無論是音樂還是其他的藝術,都能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歸根結底,創造這些藝術的是我們共同的人性力量。創造力的流動是人類共通的體驗。
我認為最寶貴的是藝術家之間的直接交流,這總是令人振奮和廣受啟發。即便無法用語言溝通,我們也可以通過繪畫來交流。我相信,一對一或小組之間的交流在個人層面上可以產生深遠影響。拋開其他因素,單純的個人交流就已經非常有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