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王一妍)嘉魚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11月11日透露,得益于17年持續不斷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和生態保護修復工作,該縣潘家灣鎮在蔬菜產業這條“賽道”上一騎絕塵。
目前,該鎮蔬菜長廊種植面積達到2.7萬畝,年產量高達21萬噸,主要蔬菜品種“兩瓜兩菜”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并成功出口到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為嘉魚縣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潘家灣鎮坐落于長江中游南岸,得益于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條件,成為蔬菜種植的理想之地。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嘉魚縣積極發展蔬菜產業,潘家灣鎮更是憑借其優越的自然條件,逐步形成了“兩瓜兩菜”(冬瓜、南瓜、包菜、白菜)的特色種植格局。
嘉魚縣是著名的“南瓜之鄉”。 通訊員 供圖
然而,隨著產業不斷發展,土地碎片化、基礎設施滯后等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制約蔬菜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為解決這些問題,嘉魚縣自2007年起啟動了潘家灣鎮四邑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設項目,并于2009年順利竣工。
該項目是湖北省較早建成的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之一,通過嚴格把控項目招標、工程進度、質量監管、資金管理、糾紛調處和預警防控等關鍵環節,實現了“以建設促保護、以保護促發展”的綜合效益。
在推進土地整治的同時,嘉魚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還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
嘉魚縣蔬菜基地。 通訊員 供圖
自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以來,潘家灣鎮共劃定了10.29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其中潘家灣村、肖家洲村、四邑村各占3.17萬畝),并對其實施了特殊保護。
通過嚴格落實相關政策要求,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對永久基本農田的占用,堅決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強化保護考核機制等措施,有力保障了嘉魚縣的糧食安全。
為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嘉魚縣建立了村級耕地保護協管員制度,充實了一線執法力量,并健全了耕地保護監控網絡,將耕地保護監管有效延伸到基層。
同時,實行耕地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決策,明確要求相關部門在編制重大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時,必須對耕地保護進行充分論證,確保各村行政區域內無各種非農建設和未經批準的設施農用地項目。
近年來,嘉魚縣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嘉魚縣進一步加強撂荒耕地清理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耕地保護相關政策,要求各鎮、各部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保護耕地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守牢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
同時,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將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等主要任務指標層層分解,壓實責任。實施耕地保護村級協管員制度,縣、鎮、村、農戶逐級簽訂耕地保護責任狀,將耕地利用、管控落實到每個地塊。
此外,嘉魚縣還積極推進“小田并大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有效防止了耕地撂荒現象。通過實施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耕地質量,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為蔬菜種植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如今,一條綠意盎然的蔬菜長廊已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不僅承載著農戶增收致富的希望,更是鄉村振興成功實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