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寇杰、吳超嵐)中國重慶與巴西里約熱內盧分屬東西半球,相距1.6萬多千米。11月的里約熱內盧春光明媚,重慶秋意盎然,但兩者的溫度卻相差無幾。距離雖遠,心卻相近,兩座城市有許多共同點:充滿活力的文化,友好善良的民眾和令人垂涎的佳肴。
對于來自巴西的青年學子佩德羅·洛赫(Pedro Loeher)而言,重慶與家鄉的相似之處讓他對這座城市產生了非常濃厚的情感。他將重慶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這里也是他“中國夢”開始的地方。
“巴中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希望通過學習知識、結交朋友來了解中國,探尋中國發展進步、人民團結和諧的奧秘。”佩德羅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說。
在佩德羅看來,即將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將為巴西和中國提供新的合作機遇,增進雙方的友好關系。
“我相信峰會能夠加深中國和拉丁美洲國家的關系,為雙方的合作提供更多機遇。現在巴西的街道上中國電動車隨處可見,我希望未來巴西能與中國合作,共同開發綠色能源。”佩德羅說。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復信巴西各界友好人士時指出,建交50年來,中巴兩國攜手同行,休戚與共,成為了跨越山海的好朋友。佩德羅說:“巴西總統盧拉說過,友誼就像葡萄酒一樣,時間越久越好。”他認為,兩國領導人的話完美詮釋了雙方的友好關系。
魂牽夢縈的“中國夢”
佩德羅的“中國夢”始于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他來到叔叔的藏書室,看到了一本介紹中國歷史文化的兒童圖畫書。
“我依稀記得,那本書里有很多精美的插圖,展示了中國漢唐時期的文化和歷史。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文化,一下子就被這些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了。”佩德羅說道。
隨著年齡的增長,佩德羅對中國的了解越來越深刻,關于中國的書籍也越讀越多。他對中國充滿好奇,希望能有朝一日踏上中國的土地,感受中國的文化魅力。
“中國歷經困難,艱苦奮斗,如今成為了舉世矚目的世界大國。中國人民的堅忍不拔讓我非常感動,我決定前往中國,親身體驗中國的發展。”佩德羅表示。
對于來自普通家庭的佩德羅而言,學習中國的扶貧經驗是他前往中國的目的之一。他想要將中國脫貧攻堅的經驗帶回家鄉,改善家鄉人民的生活。
懷揣著“中國夢”,佩德羅申請了中國的獎學金,并于今年9月來到重慶西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這是他第一次離開自己的祖國。
“重慶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熱,哪怕按巴西的標準來說,這里也非常熱。重慶的美食很辣,但在這里住了兩個月后,我也開始逐漸習慣并喜歡上辛辣的重慶菜了。”佩德羅笑著對記者說。
在中國生活的時日越久,佩德羅對中國的喜愛之情就越深刻。即便存在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熱情幫助讓他很快適應了在中國的學習生活。
“我希望多看看中國的美景,多聽聽中國人的故事,同時認真學習知識,這樣我對中國的理解就能更深刻,未來我能更好地促進兩國間的友誼與合作。”佩德羅說。
講好中國故事
佩德羅和他的巴西朋友們創立了葡萄牙語社交媒體賬號“Espetinho”,閑暇時分享他們在不同國家的見聞和對世界局勢的看法。“Espetinho”在葡萄牙語中是“小肉串”的意思,佩德羅希望通過分享簡單輕松的個人見聞,為觀眾們提供通俗易懂的知識。
佩德羅說:“只要你打開西方的社交媒體網絡,就會發現很多關于中國的誤讀和謊言。我對這樣的謊言很憤怒,所以決定通過分享自己在中國的生活見聞,以及看到和聽到的普通中國人的故事,來駁斥這些關于中國的不實言論。中國朋友們對我很好,這是我回報他們的方式之一。”
“我聽過一個說法,如果在中國打個洞,你就能來到巴西。我們雖在地球的兩邊,彼此相距遙遠,但通過平等的交流,我們建立起更深厚的友誼,拉近彼此的距離。“佩德羅說。
佩德羅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中國故事,讓巴西人甚至世界各國的人們都能感受到中國的發展,體驗中國的文化,而不會被誤解和謊言蒙蔽雙眼。
“未來學成歸國,我希望成為國際關系學的教授,向巴西的學生們傳遞更多關于中國的知識,讓巴西的年輕人明白中國和拉美國家合作的重要性。中國人民的熱情和樂觀一直激勵著我,我也希望能盡己所能促進巴西和中國的關系。“佩德羅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