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陽新縣王英鎮最偏遠的東源片區,分布著6個行政村。
因為交通不便,28名村干部自發聯合成立了“紅色郵差便民服務群”,為村民提供物資運送、三農資金支取、急病快送等免費服務,當地群眾將這群干部親切稱呼為“紅色郵差”。
山一程,水一程,“紅色郵差”們一年365天都在為群眾提供生活生產上的一切便利。
仙島湖水深千尺,尺尺都是魚水情——這些“可愛”“可親”“可敬”的村干部們,已經成為當地“三留守”群眾的貼心人。
女兒的孝心,捎到爸媽手上
“基農,你開車路過王文村時,幫我在夢樓家買30個土雞蛋送給我爸媽,謝謝啦!”11月18日,橫溪村村民周細娣向村干部周基農打來電話。
周基農當天正好有事要途徑王文村,他當即答應了請求,很快將新鮮的土雞蛋送到周細娣父母手中。
這是今年他作為“紅色郵差”跑的“第四單”。
王英鎮東源片區位于該鎮最東邊,有大湖村、谷才村、橫溪村、倪家村、王文村、添勝村6個村。
這些村子,到鎮區不僅要走山路,還有半小時船程,加上群眾以“三留守”人員為主,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居多,購買生活生產物資極不方便。
這些年,村干部沒少“捎帶腳”給群眾辦實事。
2024年9月14日,6個村的村干部一商量,干脆“盤活”人力和車輛資源,成立統一的“紅色郵差便民服務群”。
王英鎮“紅色郵差”上線啦! 通訊員 供圖
就這樣,一支由15臺私家車車、28個人組成的黨員志愿服務隊成立了。
東源片區,是開國上將王平的家鄉。
今年10月23日,王平將軍的女兒王曉虹女士滿懷著對父親的深情與敬意,親自帶著其父94件珍貴遺物,捐贈給王平將軍希望學校。
“志愿服務隊,就是要賡續王平將軍紅色血脈,時刻不忘黨員初心,全心全力為人民服務!”周基農說。
1個半小時,將群眾送達縣城
“紅色郵差”上線后,28位村干部活躍在王英鎮區乃至陽新縣各個角落。他們有的為老人領取重要證件,有的為病患家庭緊急購買藥品,有的將農產品托運外銷,有的代替老人送物資給縣城讀書的孩子……
只要群眾有需要,一個電話,這些基層黨員們根據就近原則,盡可能幫群眾跑腿。
大湖村的王女士是東源福利院一名護工,家住陽新縣城,車程一個半小時。
“一個多月前,我下班后發現去往陽新城區的班車已經停了,家里還有老人和小孩需要我回去照料,可急死我了!”
停村民王義利的介紹,王女士來到大湖村委會求助。
村干部王賢斗一聽情況就說,“先別急,我把手頭的事處理完送你回去。”
晚上8點,王賢斗駕車一個半小時,將王女士送到家,令她感動萬分。
王賢斗水都沒喝一口便匆匆趕回。他說,“明天一早還要幫村民買物資,得趕緊回。”
將智力障礙村民送回家。 通訊員 供圖
谷才村村民黃運開身份證過期急需補辦。
他今年72歲了,走路不利索,他顫巍巍來到村委會,村干部黃立波立即起身扶住他。
“波啊,我身份證過期了,你去王英辦事時,能不能帶我去趟派出所補辦一下?”
“您看您這么大年紀了,不用大老遠過來,這樣,我到鎮里去的時候來接您!”說罷,黃立波開車把老人送回家。
經過摸底,他發現還有5名老人的身份證也過期了。第二天一早,他挨家把5名老人接上車,一起送到派出所集中辦理。
兩周后,他又把新身份證挨家挨戶送到老人手中。
“紅色郵差”在路上。 通訊員 供圖
老人黃治軍激動地說:“我兒女平時都不在家,我們什么都不懂,真是多虧了你們呀!”
谷才村黨支部書記黃長波說,僅僅一周時間,黃立波就為7名群眾代領了身份證,極大節約了群眾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紅色郵差”,賡續紅色血脈
東源片區,“將軍故里”,集生態文化、紅色文化、移民文化為一體,曾走出過開國上將王平、少將賀俊偵等一批革命先輩。
解放后,純樸的東源群眾開荒種地,改港造田,不僅開辟了南山公路和萬畝杉木林,還涌現出楊裕忠、倪秀蘭等國家級模范,紅色血液流淌在東源人民的骨子里。
這些年,王英鎮旅游產業飛速發展,當地群眾享受到了發展帶來的紅利,但是地處偏遠的東源片區尚未“沾光”。
為謀生計,當地青壯年勞動力基本外出務工,搬離了生活不便的山區,留下了安土重遷的老人們。
初步統計,包括老人、婦女、兒童在內的留守人員,6個村還有約3000人。
“紅色郵差”微信志愿服務群。 通訊員 供圖
這些年生態環境變好了,野豬群在當地開始泛濫,加上山區干旱和冰凍天氣,農作物年年歉收,群眾生活物資基本靠買。
然而,東源片區15公里半徑的交通圈內沒有集鎮,加上道路還在維修,班車班船數量少,群眾出行成了難事。
王英鎮黨委把解決東源片區群眾的難事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打造‘紅色郵差’黨建品牌,就是賡續將軍故里紅色血脈,將高效便民服務延伸到群眾身邊,讓群眾生活不再難。”王英鎮黨委副書記葉蕭說,在王英鎮,“紅色郵差”的隊伍將會越來越大。
王英鎮基層黨員以傳承紅色革命精神為榮光。 通訊員 供圖
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
記者了解到,這28名村干部在帶領群眾干產業謀發展正常工作之外,長期以來奔行在陽新縣城區和王英鎮的綠水青山之間,為農民辦理“兩補”資金、移民補貼和養老金,緊急送醫服務、代運物資……
他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為民服務的初心情懷,在美麗的仙島湖畔,書寫著一份份基層黨員平凡樸實的民生答卷。
策劃:陽新縣委組織部、王英鎮黨委
執行:王祥、陳際際、羅瑩、王夢樓、陳敬猛
記者: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