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為民辦實事,人社在行動!為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省人社部門聚焦就業、社保、勞動關系等領域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從小事入手、從細處著眼,為民辦實事,讓群眾得實惠。“湖北人社”微信公眾號特開設《為民辦實事 人社在行動》專欄,敬請關注。
“沒想到在社區門口就能找到我想要的工作,待遇還跟我原來的收入差不多”,家住錦繡社區的聶先生原本在廣東工作,為照顧癱瘓在床的父親回到宜昌,通過參加家門口就業服務站舉辦的現場招聘會,成功入職瑞磁科技,成為一名操作工,“我現在既能照顧父親,又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家庭和工作兩不誤,真是太好了”。
近年來,宜昌市人社局緊扣綠色就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主題,圍繞推動公共就業服務下沉基層任務,聚焦新市民、青年人才、社區居民、園區企業職工等各類群體,探索“555”宜昌服務模式,積極打造“我的宜昌”家門口就業服務品牌。
港虹社區零工驛站開展手工編織培訓
堅持“五個統籌”用好盤活激發各方優勢資源
“取快遞的同時就看到招聘信息和就業政策了,真是細心”,東湖社區的張女士頻頻點贊。夷陵區在全區90個郵政網點聯合設立就業服務站,居民在取快遞時,就能了解最新就業政策及崗位信息,讓就業“觸”手可及。
堅持“五個”統籌,調動各方資源,以“大就業”撬動“家門口”微就業。統籌用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充分發揮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抓總作用,建立黨委領導、部門主導、社會協同、多方參與運行機制。統籌各方資源,整合零工驛站、紅領驛站、愛心驛站等資源,共享物理空間、人員隊伍、設施設備,促進服務網點覆蓋城鄉、便捷可及。統籌數字賦能,依托宜昌“智慧大腦”“人社小腦”“社區微腦”,推行“大數據+鐵腳板”服務模式,促進社區就業服務精準高效。統籌人社力量,促進人社干部沉到一線、融入基層。統籌示范引領,兩年時間建設48家示范引領性服務網點、120家“家門口”就業服務體驗店,促進公共就業服務全面提質增效。
長陽零工車間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家門口就業
實施“五項行動”拓展升級優化服務站點
“這里不僅方便找工作,還能參加縫紉技能培訓,太方便了”。近日,點軍區五龍社區“零工驛站”組織開展了一期縫紉車工技能培訓,轄區居民王女士通過培訓后,在“零工驛站”加工廠做起了零工。
實施五項行動,圍繞“載體、功能、運營”,貼近群眾需求建設服務站點。實施服務網點城鄉覆蓋行動,綜合區位特點、人群特征、服務半徑,分基礎服務型、專業行業型、自助融合型等,建成覆蓋社區、園區、商圈、高校、人口集聚區等服務站點106個。實施服務信息數智賦能行動,在社區服務平臺(宜格服務)植入“掌上找工作”,提供就業創業政策、求職地圖、宜起創線路圖、零工信息等服務。實施服務力量一線導航行動,建立縣域分片包干派駐、人社專員分級服務、就業專家分類服務機制,組建4個就業服務專家團。實施服務模式規范可及行動,推廣人社信息“三進”社區、就業援助幫幫團、“1133”等特色服務。實施服務供給精準協同行動,明確吸納市場力量范圍,多渠道擴大市場優質服務供給。
點軍區五龍社區就業服務站開展手工袋制作培訓
優化“五心服務”跟緊貼近滿足群眾實際需求
“工地拖欠我12萬多元的工資長達三年了,一直要不到賬,多虧新市民服務站幫我要到了工資。”宋先生舉著錦旗來到新市民服務站,向站長王華君連連致謝。
優化“五心”服務,推動就業開心、用工放心、培訓遂心、生活舒心、維權安心服務理念深入人心。服務專員進駐服務站,當好政策宣傳員、用工服務員、培訓指導員、業務代辦員、勞動關系協調員。定期征求企業崗位,將崗位信息、培訓信息送到家門口,全市已發布信息18期,發布零工信息5.3萬人次,解決企業靈活用工1.1萬人。探索更多靈活就業方式,通過康養、家政、手工制作、直播帶貨等培訓,拓展非全日制、零散式、居家式就業方式,促進家門口就業。
“從最開始一個人,到帶動一群人感動一座城,終于讓大家有了新的‘家’。孩子無法入學,就業找不到工作,創業不知道政策,勞動糾紛需要調解......新市民有事找上門來,新市民就業服務站總是有求必應。”“我的宜昌”新市民就業服務站站長王華君說道。
“我的宜昌”新市民就業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