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丘劍山 何松)由湖北省科技廳、省委人才辦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湖北省科技人才貸工作實施方案》自今年10月出臺以來,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漢口銀行等4家在鄂銀行機構先后為我省科技人才企業共計提供3000萬元“科技人才貸”貸款,標志著湖北首批“科技人才貸”正式落地。
“科技人才貸”主要用于科技人才個人或所在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活動。為加快推進政策落實,湖北省科技廳積極與省直有關部門開展科技人才數據對接,依托湖北科創企業“智慧大腦”建立科技人才大數據模型,分層分類分級量化科技人才金融價值,聯動試點銀行研發“科技人才貸”系列金融產品,引導金融機構給予科技人才不同力度的授信支持。
首批4筆獲得“科技人才貸”的科技人才企業,均為初創期科技企業,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但缺乏現金流和抵押物,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難以獲得信貸支持。其中,中國銀行為湖北江城實驗室科技領軍人才孵化的科技企業提供1000萬元“科技人才貸”,有效解決了公司在發展關鍵時期的資金需求,助力企業提升自主創新力和核心競爭力。交通銀行為黃岡魯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1000萬元“科技人才貸”,公司創始人楊小龍為楚天英才計劃·創新型企業家、湖北省雙創戰略團隊(A類)帶頭人,緩解了企業在特色醫藥中間體和精細化學品的研發和生產資金需求。興業銀行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3551光谷人才”解明創辦的柔電(武漢)科技有限公司提供500萬元“科技人才貸”,助力該企業在折疊手機柔性電池新材料領域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成果落地轉化。漢口銀行為研發人數占比超40%的武漢心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500萬元“科技人才貸”,幫助企業在智能制造系統技術研發緩解資金周轉難題。
據悉,省科技廳將進一步加強部門聯動,指導全省各地推廣應用“科技人才貸”。省高新技術發展促進中心作為“科技人才貸”省級運營管理機構,將持續優化科技人才大數據模型,積極探索人才保、人才擔、人才投等多層次、全鏈條、立體式的金融產品矩陣,扎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努力營造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