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置初期火災、實施緊急破拆、救援溺水人員、緊急醫療救助、摘除馬蜂窩……孝南區楊店鎮楊店社區黨群活動中心的社區應急服務驛站里,53種共9類應急救援器材,足以應對該社區可能出現的絕大多數緊急情況。
談起楊店社區基層應急服務驛站,楊店鎮人大專職副主席祝惠祥深感欣慰。為提升基層應急能力,近年來,該社區在各部門的指導下增配了各式各樣的應急救援設備。
▲ 楊店社區應急服務驛站為轄區居民消除馬蜂窩隱患。(受訪者供圖)
作為全省“探索建立基層應急服務驛站”的12個試點地區之一,孝南區在楊店、北外等社區開展了基層應急服務驛站建設。10月16日,《湖北應急管理》記者實地探訪楊店社區應急服務驛站,看看孝南區如何將安全送到老百姓身邊。
“驛站”將安全送到群眾身邊
啟動全省基層應急服務驛站試點建設工作后,一系列現實問題擺在孝南區應急管理局面前——在哪兒建、建成什么樣、如何運行……因為是試點,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孝南區應急管理局首先成立了由局黨委書記、局長孫永鋒任組長,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黃潤蓮和局黨委委員陳思源為副組長,11個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專班聯合區消防救援大隊展開調研摸底,一邊到相關單位考察學習借鑒創建經驗,一邊到區、鄉鎮(街道)等地開展實地走訪,探索共同建立基層應急服務驛站的工作方法。
“調研過程中我們了解到,近年來,各地各部門針對提升基層應急處突能力,都開展了相應工作,定了人員、配了裝備。”黃潤蓮告訴記者,經過調研和溝通,工作專班達成共識:通過整合應急、消防、交通、糧食物資儲備資源,將應急服務驛站打造成基層應急物資裝備綜合體,這樣既避免了重復開銷,又能最大限度為基層減負。
那么如何突出“服務驛站”的特色?孝感市應急管理局在調研孝南區試點建設工作時,給出了思路——如同各個小區的快遞驛站,它不僅集多功能于一體,還充分體現了其服務特性,位置好找,居民有需求時,就能找它,甚至還能直接上門服務。
根據這個思路,孝南區應急管理局在轄區楊店鎮、書院街、毛陳鎮、新鋪鎮、祝站鎮、東山頭工業園啟動基層應急服務驛站建設時,均要求驛站建在群眾熟悉的位置,裝備配備要涵蓋交通、防護、通信、滅火、破拆、防溺水、救生、醫療等類別,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
作為建設試點之一的北外社區,在按照“六有”(有一名專兼職信息員、有至少一處足夠規模的應急避難場所、有每季度的應急培訓、有至少一個應急叫應終端、有人手一本的排查技能手冊、有專業應急包)規范建設應急服務驛站后,緊接著制定了“物資外借管理制度”。
“社區居民有需求時,在我們這兒登記個人信息并經審批后,便能借用物資,使用完畢及時歸還即可。”北外社區應急服務驛站負責人告訴記者,出借前,他們會叮囑借用人愛護物資,規范使用,嚴禁故意損壞或私自出借公共財產,否則將會面臨處罰。
“我們社區在應急服務驛站‘六有’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有’。”楊店社區黨委書記夏耀明告訴記者,他們在社區人流密集場所,如學校、超市、衛生所等地設置了應急服務驛站分站,在這些地方現有的消防設施旁,增設更為全面的初期火災處置裝備與防護用品,將安全進一步送到群眾身邊。
綜合性的應急處置陣地
孝南區安全生產委員會制定的《孝南區應急服務驛站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孝南區應急服務驛站工作人員應由應急辦、消防救援所、平安建設工作人員、社區下沉黨員、社會志愿者等組成,隊伍不少于8人,主要承擔風險隱患排查治理、突發事件先期處置、應急隊伍能力提升、強化宣傳教育培訓及應急信息及時報送5項職能。
基層應急服務驛站的確做到了不辱使命。
今年8月13日上午,楊店服務驛站值班隊員接到群眾電話稱,轄區木龍村劉家灣一民房二樓起火。
于是驛站派出全部8人緊急前往滅火。從接到報警,到撲滅明火、解救被困人員,僅用了不到半個小時。
“我們趕在火勢進一步蔓延前成功處置了火災,不然后果不堪設想。”夏耀明回憶道。
今年7月,楊店社區遭遇了強風襲擊,有群眾通過社區網格員反映,自家放置在樓頂的廢棄太陽能吸熱板處于脫落邊緣,隨時有砸傷路人的危險。
夏耀明接到消息后迅速帶領應急服務驛站隊員上門,將被廢棄的太陽能吸熱板拆除,拔除了懸在居民頭頂的“炸彈”。搶險結束后,夏耀明和隊員們舉一反三,在轄區針對太陽能熱水器風險隱患開展拉網大排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夏耀明告訴記者,由于開通了管道燃氣,社區很多居民都將太陽能熱水器換成了燃氣熱水器,位于樓頂的太陽能吸熱板就被廢棄了。這些年久失修的吸熱板,就成了懸在居民頭上的“炸彈”。
于是,楊店社區應急服務驛站工作人員花費了兩周時間,在全社區拆除廢棄太陽能吸熱板625臺,并對還在使用的159臺太陽能吸熱板進行了加固。
“楊店社區應急服務驛站發揮的作用,有目共睹。應急服務驛站是基層綜合性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的前沿陣地。我們將以此為示范,不斷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進一步提升基層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黃潤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