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12月5日電(鐘新軍)近日,敘利亞風云突變。隨著沉寂近4年的戰火重燃,大國博弈又一次在這里上演,地區安全形勢也因此變得愈發復雜詭譎。
遭突襲初戰失利,敘當局醞釀反擊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2024年11月27日,盤踞敘西北部的反對派武裝,突然向政府軍控制區發起猛烈進攻,兵鋒直指敘第二大城市阿勒頗。
短短4天時間,阿勒頗大部分城區即告失守。敘軍后撤至中部重鎮哈馬,緊急構筑防線,抵擋來勢洶洶的敵人。
雙方在哈馬郊區反復拉鋸,戰況激烈。綜合各方消息,連日激戰造成敘軍超170名官兵陣亡或被俘,無辜平民則有近百人喪生,反對派武裝傷亡更大,或已損失上千人。
另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報道,一名派駐敘利亞擔任軍事顧問的伊朗高級將領,也在阿勒頗遇難。
美《新聞周刊》稱,截至12月2日,敘反對派武裝已攻占超400平方公里土地,控制了包括阿勒頗在內的50多座城鎮、村莊,并截斷了縱貫敘南北的交通要道M5公路。
但英國廣播公司指出,現在斷言哪一方最終獲勝為時尚早。
盡管遭受一定挫折,但敘當局仍擁有60%以上的領土、大批支持者和十幾萬裝備占優的正規軍。
據敘國家通訊社報道,敘總統巴沙爾誓言消滅反對派武裝,“恐怖主義只懂武力的語言,我們將用這種語言擊碎它。”
中東媒體阿拉伯電視臺12月2日稱,約5萬敘軍,包括駐守敘首都大馬士革的精銳部隊第4裝甲師,已攜帶“戈蘭”系列重型火箭炮緊急北上馳援。
隨著援兵陸續趕到,敘軍已奪回哈馬附近2座城鎮,暫時穩定了長達100多公里的戰線。
一場內部沖突,牽扯出大國爭斗
外媒稱,敘反對派武裝選在黎以停火決議生效之日“大打出手”,絕非巧合。英國廣播公司就認為,前者是瞅準機會才下手的。
幾年前,依靠來自俄羅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的強力支援,敘當局得以扭轉不利局面,穩住了基本盤。
但如今,這些盟友要么實力受損,要么分身乏術——俄方專注于俄烏沖突,而伊朗在與以色列的較量中吃了不少虧,真主黨更是元氣大傷。
值得注意的是,敘反對派武裝主力“沙姆解放組織”,早就被美國、英國、加拿大認定為恐怖組織,但此番面對前者猖狂行徑,美英卻袖手旁觀。
另據《基輔郵報》披露,敘反對派武裝可能接受了烏克蘭特種部隊的訓練,特別是如何使用無人機。
顯然,敘反對派武裝的行動有利于牽制和削弱俄羅斯、伊朗,美西方樂得“坐山觀虎斗”。
俄國防部12月1日通報,美英戰機當天12次“侵犯敘領空”。此舉勢必牽制俄敘軍力,客觀上策應了反對派武裝的攻勢。
而據《以色列時報》報道,同一天,以軍戰機攔截向敘運送軍火的伊朗飛機,迫使其掉頭返航。
盡管以方宣稱此舉是“為了防止武器落入真主黨手中”,但在敘軍急需外援之際,這樣的解釋和做法令人費解。
難怪伊朗外長氣憤地說,敘反對派武裝出人意料的攻勢,是美國和以色列的陰謀。
伊朗方面還指出,美國長期非法駐軍,霸占大片敘領土,掠奪石油資源,導致敘恐怖主義肆虐,反對派武裝不斷坐大。
敘局勢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設想
敘利亞的戰略地位遠比加沙、黎巴嫩重要。這片土地上的風吹草動,都可能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引發國際局勢的深刻演變。
而按照西方智庫的說法,敘亂局最大的受益者或是土耳其。
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稱,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土耳其要在敘北部建立“緩沖區”,敘當局一直強烈反對,俄羅斯也支持敘方主張。
但時過境遷,如今,土耳其不僅在敘西北部駐軍,還稱贊反對派武裝的進攻是“反侵略行動”,以此向敘俄施壓。
而且,土耳其控制著俄援敘的黑海通道,“克里姆林宮能否救得了敘當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安卡拉的‘善意’”。
眼下,敘戰火重燃令俄方進退兩難:大舉增援力不從心,見死不救又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后果,比如敘現政權垮臺、俄軍被迫放棄在敘海空基地。
有分析稱,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將嚴重損害俄羅斯、伊朗在中東的威信和利益,甚至打破脆弱的大國平衡,在敘利亞形成新的沖突策源地。
有鑒于此,據《紐約時報》12月2日報道,俄羅斯和伊朗已發表聲明,承諾無條件支持敘當局打擊反對派武裝。
據俄媒報道,駐敘俄軍戰機猛烈空襲反對派武裝目標,摧毀多個敵方指揮所和彈藥庫。路透社則稱,數百伊拉克民兵進入敘境內,協助敘軍作戰。
美《航空家》網站12月3日披露,美國已加入戰團。外媒稱,美軍多架A-10攻擊機在敘東部空襲伊拉克民兵車隊,以支持親美的庫爾德武裝趁機從側后進攻敘當局控制區。
而俄方也不甘示弱。俄國防部12月3日表示,俄軍在地中海東部舉行大規模實彈演練,這一“亮肌肉”動作被認為旨在震懾對手、鼓舞俄敘聯軍士氣。
這場多方角力的敘利亞之戰已拉開帷幕,后續進展如何,值得密切關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