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楊卓玉 付逸飛 通訊員 劉宏勝)盛夏,澴川大地廣袤的田野上,青綠的水稻迎風而舞;秋收,稻田里稻香四溢,一臺臺聯合收割機在田地里來回穿梭,將成熟的稻谷裝滿運糧車。
“我們選育、篩選出廣兩優香66、鄂香2號、鄂晚17等一批高產優質新品種,向湖北省和周邊臨近省份進行推廣。”孝南區香稻科研中心首席專家湯儉民說,按照標準化種植后,農民每畝地大概能增收100多元。
據了解,孝感香稻生產包含了良種選擇、集中育秧、大田耕整、肥水管理、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收獲加工等多個環節,標準化貫穿了生產的全過程。
“香稻種植技術是跟普通稻是差不多的,但也有其特殊性。”湯儉民介紹,香稻提倡區域性連片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割、統一包裝,以保證香稻的純度。
湯儉民說,在栽培過程中,要采取“保香”栽培措施,特別要求氮、磷、鉀等配方施肥,輔以補充與香味有關的特殊肥料;要適時播種,盡量讓香稻的灌漿成熟期在晝夜溫差大的深秋季節,這樣才能形成濃香型高品質的稻米;在稻谷九成熟時應及時收割,避免香味揮發。同時,在儲存期間,溫度越低越好。
湖北省地方標準《孝感香米生產技術規程》、孝感市地方標準《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孝感香米》先后于2018年、2021年發布實施,一些關鍵實用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香稻再生稻和香稻稻田綜合種養高效模式得到快速發展。
其中,《廣兩優香66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等技術規范,為擴大種植優質香稻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孝感香稻生產技術集成及產業化研究與應用》、《雜交香稻全程機械化“一種兩收”過噸糧技術創新與示范》獲得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孝感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