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高峰 馬麗婭)隆冬時節,崇陽縣桂花國家森林公園里,層林盡染,色彩斑斕,美得仿若童話世界。
而在桂花泉鎮消防救援所里,工作人員們卻根本無暇欣賞美景,除了日常值守外,每天還得進村入戶宣傳冬季防火知識。
“這個季節天干物燥,森林火險等級高,火災隱患突出,森林防火形勢嚴峻,所以,我們一刻也不能馬虎!”80后消防戰斗員陳鑫說道。
桂花泉鎮素有“天然氧吧”之稱,這里森林覆蓋率達92%,自然資源豐富多樣。有崇陽“新四景”之一的“桂花林海”,有山高水清的仙人坪,有勢高景秀的金紫山,有鬼斧神工的天門觀十八景點……
由于距離城區有20多公里,過去這里沒有消防專職隊。如果發生火災,最近的消防救援力量趕過來,至少要花上40分鐘。
為深入推進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去年來,崇陽縣積極探索實踐,聚力推進“東南西北中”綜合應急消防森防救援中心建設,構建“15分鐘應急救援圈”。桂花泉鎮消防救援所也因此而生。
“自從投入使用以來,我們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值守、全天候輪崗備崗制度,截至目前,已經出警多次,有火災救援,有道路救援。”陳鑫說,除了具備以往常規消防救火的功能外,他們還配備了水域救援、防洪排澇、道路交通施救、山地搜救等專業設備。
據悉,自從提出打造“15分鐘應急救援圈”以來,“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崇陽縣,在原有的消防應急救援體系基礎上,根據全縣地域、人口分布情況進行合理選點,投資3000萬元在路口鎮、金塘鎮、沙坪鎮、桂花泉鎮、開發區、古市林場等區域中心分別建設消防救援所。
“我們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原則,整合社會資源,利用各鄉鎮現有的房屋來改建。”崇陽縣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路口鎮消防救援所利用的是原呂家灣閑置的木材檢查站;金塘鎮、沙坪鎮用的是以前的鄉鎮林業站;桂花泉鎮由桂花林場管理局森林防滅火中心改建;港口鄉由古市林場森林防滅火營房改建成。
根據要求,各消防救援所按照統一標準,配備辦公室、消防車庫、執勤住宿等營房及附屬設施和必要的辦公設備,并統一標志標識。
同時,結合區域產業結構、自然災害特點,因地制宜配齊救援防護裝備,以滿足火災撲救、水域救生、森林滅火、地震救援、防洪抗澇、道路交通施救、山地搜救等需求。
與此同時,各鄉鎮鎮消防救援所人員力量按照常備力量和長期力量相結合的原則進行組建。
一方面,公開向社會招聘2-3名專職消防隊員作為常備力量,專職負責防火監督檢查、消防安全培訓、日常火災撲救、防汛抗旱、消防宣傳等工作。
另一方面,整合鄉鎮機關干部、鄉鎮直屬單位人員等力量作為長期力量,會同專職消防員構建專兼合一的鄉鎮消防應急力量體系,實現應急救援力量全區域覆蓋。
據介紹,崇陽全縣各站點間還實現了資源共享、信息互通、聯動備勤、協同作戰,規范有序參與救援行動,形成相互補充、相互融合、就近救援、救早救小、應急及時的高效救援體系,讓崇陽縣應急管理工作實現了從“主動脈”到“毛細血管”的全方位聯通。
“今年10月底,我家后屋起火,差點蔓延至后山,多虧了附近的消防救援所,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桂花泉鎮官莊村村民吳某感慨,“將消防救援站點設在老百姓的家門口,及時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和群眾緊急需求,這是真正的人民群眾安全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