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博后楚創匯”2024湖北省博士后成果轉化年度項目路演對接活動在湖北省博士后公寓活動中心圓滿收官。活動吸引了投資機構代表、企業代表、博士后成果項目代表以及高校博士后參會代表等100余位嘉賓,共話博士后成果轉化的新路徑和新機遇。
活動協同發力,博士后創新意識“蔚然成風”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中的重要環節--從樣品到產品、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科技成果能否“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離不開技術與需求的緊密對接。近年來,我省創新活力十足,匯聚了一批科研實力強、創新活力足、發展潛力大的博士后創新創業人才,他們以“創”為核心,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深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等重點產業,破解關鍵技術難題,涌現出一大批原創性科研成果。
本次活動由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武漢光谷咖啡創投有限公司協辦,旨在為博士后與投資者搭建平臺、加強銜接,推動科研成果加速轉化,助力我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據了解,自“博后楚創匯” 啟動以來,已成功舉辦 10 場盛會,包含光電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北斗應用、新材料等專場活動,共計20余位行業大咖嘉賓參與分享、輔導,50余個博士后項目參與項目路演,這些項目普遍技術領先、市場廣闊,成果卓越,多個項目解決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細分賽道的“卡脖子”難題。
“博后楚創匯”搭建了科研成果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的“橋梁”,引導博士后人才從“實驗室”走上經濟建設“主戰場”,為進一步推動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實現沿途轉化、就地轉化,搶占產業制高點,助推我省產業轉型“闖關”發揮積極作用。
本次活動包含嘉賓分享、項目簽約、路演展示和投資交付等多個環節。 科大訊飛副總裁、產業加速中心主任、教授級高工,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院士方明教授和武漢海特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亞先生分別就《認知大模型助力創新創業》和《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機遇》進行了主題分享。
方明認為認知大模型技術的通用能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激發著人們的想象力,即想象力+大模型=新質生產力。大模型主要作用包括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激發靈感、數據優化,幫助企業在“研產供銷服管”各場景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陳亞則從醫藥江湖盤點、江湖風云、獨門絕技、海特生物四個方面展開闡述,從資本集聚、政策支持、人才回流等要素對醫藥行業的影響層層剖析,對新藥研發熱點產品進行技術分類,引用了2024年度最新案例,總結了數字技術賦能醫藥產業,用通俗易懂、幽默詼諧的語言把現場氣氛推向高潮。大咖們的真知灼見為與會者提供了深刻的行業洞察和創新思路。
厚培沃土,博后創新成果“多點開花”
活動現場,華中科技大學張誠教授團隊、武漢科技大學胡曉明博士后團隊等10個博士后創業項目代表與10家等知名創投機構進行成果轉化項目簽約。意向簽約總金額達2050萬元,這不僅為項目的產業化起飛插上了翅膀,也展現了湖北省在推動博士后成果轉化方面的決心和成效。
隨后舉行了項目投資資金的交付儀式,武漢光谷咖啡創投現場向武漢納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交付了500萬的現金投資支票,助力其在半導體芯片外觀檢測,光學鏡片鏡頭視覺檢測,材料缺陷檢測智能科技領域的研發與拓展。
“納視智能的研發和運營理念很前沿,十分看好企業未來的發展。為推動博士后技術合作向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我們將持續與科研機構和博士后創業企業加強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光谷創業咖啡總經理李儒雄表示。
搭建平臺,博后創新成果“聚沙成塔”
項目路演展示環節,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15位博士后創業項目代表圍繞項目成果的技術優勢、應用前景、研發團隊分別進行展示,這些項目涵蓋了精準醫療、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智能芯片等我省重點領域的產業,展現了博士后研究人員的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潛力。篤瑜投資、光谷金控、青檸創投、海匯投資、一維創投、賽伯樂綠科、達潤投資等30多家投資機構代表現場交流提問。不少路演項目得到了各創投機構的高度關注和青睞,“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意向濃厚。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湖北省積極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通過本次活動,湖北省博士后成果轉化項目得到了有效的展示和對接,為推動湖北省乃至全國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來,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將用心打造高質量人才交流互動平臺,為更多的博士后項目提供支持和服務,加大對博士后人才的幫扶,助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助力我省博士后人才建立跨行“朋友圈”、同行“互助圈”、資源“共享圈”。
(通訊員:李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