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閔婕、雷雪、夏宇田)近日,湖北省梁子湖自然資源確權登簿順利完成,梁子湖正式成為全省首個擁有“戶口本”的自然資源,標志著湖北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打通公告登簿“最后一公里”,實現登簿“零突破”。同時,意味著湖北省在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維護自然資源資產權益方面邁出重要一步,也為今后服務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和保障。
梁子湖地跨武漢市江夏區、鄂州市梁子湖區,是全國十大名湖之一,是湖北省第二大湖泊,被首批納入國家良好湖泊保護試點的重要水體之一,是武漢城市圈重要的戰略備用水源地和生態屏障。作為湖北省首個自然資源登簿項目,通過本次梁子湖自然資源確權登簿工作,摸清家底、建立“戶口”(主要包括自然資源的坐落、面積、質量以及權屬狀況等內容)。通過此次登簿,清晰界定梁子湖生態空間內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主體,劃清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全民所有和不同層級政府行使所有權、不同集體所有者、不同類型自然資源之間的“四個邊界”。在梁子湖的“戶口本”上,明確自然資源資產“誰所有”“由誰管”——其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人為全民,履行主體為自然資源部,代理履行主體為湖北省人民政府。
從登記的權屬狀況看,統計出梁子湖自然資源登記單元面積34016.36公頃,其中國有面積28989.21公頃、集體所有面積5027.15公頃。從資源類型看,單元內自然資源總面積33078.06公頃,其中水流資源32641.39公頃、濕地資源395.00公頃、森林資源32.98公頃、草原資源8.69公頃。
湖北自然資源總量龐大,種類豐富。湖北省委、省政府和省自然資源廳黨組高度重視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強自然資源管理的決策部署。自2019年湖北省正式啟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以來,省政府印發《湖北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明確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的主要任務、時間安排和保障措施。湖北省自然資源廳全力以赴克服空間跨度大、覆蓋范圍廣、涉及部門多等工作困難,以水流、及自然保護區為切入點,加強組織領導。2024年,湖北省發布全國首個省級地方標準《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技術規程》,全面指導和規范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的確權登記工作,為全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提供法治化、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的基礎。與此同時,依托自然資源登記信息系統,實現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信息與不動產登記信息有效銜接和統一管理,探索出一條湖北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可操作、可落地的完成路徑。2020年至2023期間,先后開展包含梁子湖在內的26個省級自然保護地、11條省級河長制河流、6個省級湖長制湖泊、4個水庫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累計完成47個省級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項目,基本實現全省省級重點區域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主體性工作。
以湖北省實現首個自然資源登簿為契機,湖北省自然資源廳將繼續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加強確權登記成果應用研究,推動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維護資源資產權益,增厚綠色家底,服務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