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閔麗萍 張艷霞)筆者近日走進云夢縣義堂鎮黃土坡村的幸福院,30多位老人圍坐在一起聊天、休閑,歡聲笑語不斷,一旁的廚房里則是煙霧繚繞、熱氣騰騰,陣陣飯菜的香味撲鼻而來。
“我老伴今年 80 歲,我77歲,我們倆一周六天都在這里吃飯、玩一玩?!饼弴M臉笑容地說,這里年紀最大的老人是黃婆婆。龔國英指向正坐在大門口曬太陽的 93 歲黃德清婆婆,一頭黑發在陽光的映照下格外顯眼。
“幸福院主要針對村里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和患慢性病的老人進行日間照料,旁邊就是醫養中心,老人們在身體不適時就能得到及時便捷的護理?!秉S土坡村黨支部書記高享柏介紹,如今,幸福院已成為村里老人們喜愛的去處。這一舉措不僅極大地提升了老人的幸福指數,還徹底解決了子女在外務工的后顧之憂。
然而,誰能想到,黃土坡村曾經是有名的 “軟弱渙散村”。那時,班子戰斗力薄弱,群眾認可度極低,村級環境衛生臟亂差,基礎設施條件嚴重滯后,群眾舉報、上訪事件頻發。
面對這一困境,云夢縣政協積極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深入指導村莊轉型發展。充分挖掘當地黃香孝廉文化資源,以此為基石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建立起“村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 黨員+群眾”的黨員聯戶制度,將31名黨員精心劃分為8個黨小組,每名黨員聯系12至20余戶群眾,真正實現了黨員包保全覆蓋。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等民主決策制度,村里的大小事務均由群眾共同商量決定。
村民們熱情高漲,紛紛成立安全家園志愿服務隊等10個志愿組織,廣泛吸納黨員、教師、退伍軍人、返鄉創業人員等90余人作為骨干力量,形成了特色鮮明的“1+8+10+N”村級治理體系。在這一體系的推動下,志愿服務活動如繁花般在村里各處綻放。比如每年10月舉辦的“黃香孝文化”敬老活動,為80歲老人集體過生日、免費體檢、理發等,尊老敬老之風盛行。
在鄉村建設進程中,黃土坡村始終堅持群眾參與核心原則,大力推動鄉村人居環境“增顏提質”。決策共謀凝聚群眾智慧,積極調動各方力量累計籌措資金100萬余元,形成了“一心一園一灣一帶一坊”的村級發展規劃,建成5畝的共享菜園,標準化黨群服務中心、村級衛生室、農耕文化館、黃香學堂、幸福食堂、村民活動廣場等一系列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場所,讓群眾從以往的“臺下看戲”被動狀態成功轉變為“臺上唱戲”的主角身份。
此外,云夢縣政協委員李亞明更是發揮自身優勢,通過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為村里成功爭取到30萬元的鄉風文明項目款。這筆款項專項用于村里黃香書屋、幸福院的優化升級以及村基礎設施的整體提檔,同時大力整治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等不良現象。
村民自發拆除危房、破屋 20 余間,旱廁及臨時建筑 37 處,并精心建設花園、果園、菜園等“小三園”。如今的黃土坡村,已然實現了從過去臟、亂、差的“軟弱渙散村” 到如今省鄉風文明建設試點村、省衛生村、省生態村的華麗蝶變。
近年來,云夢縣政協不斷創新基層協商民主形式與路徑。將 9 個委組的履職重心大幅前移,積極下沉議事平臺,把協商會的舉辦場地延伸至農家院落、田間地頭、社區樓棟等基層一線。在隔蒲潭鎮、義堂鎮、伍洛鎮等地持續開展 “一線協商?共同締造” 協商議事活動多達 30 余次。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成功讓共識在一線緊密凝聚、問題在一線妥善解決、委員作用在一線充分彰顯,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奏響了一曲幸福和諧的鄉村發展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