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記者 楊卓玉)日前,在荊楚營商環境(孝南)發展智庫成立儀式上,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夏文華受聘為首批10位智庫專家之一,并針對孝南區《“家校社”協同育人》案例進行了深入點評。
近年來,孝南區以“數字化”賦能教育治理,逐步形成了協同育人良好局面。成立由教育部門牽頭,婦聯、民政、團委、司法等14部門為成員單位,打造鄉鎮中心學校、村(社區)兒童之家參與的三級協同育人平臺;建成300多畝全國協同育人實驗區孝南實踐基地,開設親子農耕、傳統文化、非遺傳承等研學課程。
同時,開通網絡服務平臺,在微信公眾號設置“空中課堂”“互動空間”“信息動態”三個服務端口,讓家長隨時可以找到解開孩子成長困惑的“良藥處方”,面向轄區14萬名學生及其家長提供24小時線上線下免費服務;建立協同育人陣地、風險場所點位等“四庫”,落實線上交辦、線下關愛幫扶等“四制”,多方聯動,援助服務重點對象。
2023年,孝南區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獲評全國教育高質量發展優秀案例;2024年,孝南區獲批“全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
夏文華評價,孝南區通過建設實體綜合服務平臺、外網宣教服務平臺和內網預警協同平臺,實現了家校社之間的無縫對接為協同育人提供了有力支撐;加強區級統籌調度、整合部門屬地協同關愛力量以及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凝聚了強大的育人合力;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信息交互制度和預警干預制度,為協同育人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實保障。這些特色和亮點使孝南區的協同育人機制在全國范圍內脫穎而出,值得借鑒和推廣。
針對該案例的創新及提升空間,夏文華提出,可以考慮結合AI工具探索如何更好地家校社協同、呵護未成年身心健康成長方面。利用AI技術優化服務平臺的功能和體驗,以大數據分析技術為個性化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借助AI技術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監測和預警,及時發現并干預潛在的心理問題。此外,還可以利用AI技術推動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和優化配置,如通過在線教育平臺為貧困家庭的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縮小教育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