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7日,在黃岡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市長劉潔作政府工作報告工作。報告指出,深化農村改革,推廣緊密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深入實施人才入鄉、 能人回鄉行動,用心用情用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讓廣大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黃岡市人大代表、羅田縣大河岸鎮鎮長饒喻航說,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大河岸鎮以創新的模式和扎實的實踐,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全面振興之路。
大力推廣緊密型合作模式,企業與農戶獲雙贏
饒喻航介紹,大河岸鎮始終堅持農業為本,通過創新合作模式激發農業發展潛力。鎮政府大力推廣緊密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從合作機制到技術支持再到品牌打造,形成全鏈條助推。
據了解,大河岸鎮內板栗種植面積達3.2萬畝,年產量達4800噸。5家規模化板栗加工企業通過土地流轉,與合作社和農戶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龍頭企業提供高效種植技術、現代化設備,并協助拓展銷售渠道、推廣品牌效應。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板栗種植效益顯著提升,農戶收入穩步增加。
“除了板栗產業,大河岸鎮還重點發展中藥材和蔬菜產業,采取訂單農業形式確保農戶收益穩定。”饒喻航說,通過“企業下單、農戶生產、合作社服務”的模式,農產品質量全面提升,真正實現企業與農戶的互利共贏。
吸引人才入鄉能人回鄉,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
“我們高度重視人才的引入與培育,持續推動人才入鄉與能人回鄉行動,不斷為鄉村經濟注入新動力。”饒喻航說。
據介紹,進士河文化旅游區項目由一名外地經營者投資開發,歷經十年已成功創建3A景區,年游客量超過10萬人。項目不僅推動當地旅游業發展,還為村民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同時,通過舉辦定期文化活動,進一步提升了鄉村文化底蘊和知名度。
“本地能人回鄉發展特色產業的案例同樣可圈可點。”饒喻航欣喜道,該鎮金銀花小鎮項目流轉土地種植金銀花超1000畝,結合新品種推廣和現代農業技術,逐步實現產業規模化和品牌化。這些特色產業不僅提升了農業附加值,還帶動農民增收,實現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用心用情用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大河岸鎮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公共服務優化,以實際行動兌現對百姓的承諾。”
饒喻航說,該鎮鎮爭取大量資金用于道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這些設施的完善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還為鄉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同時,在教育和醫療領域,大河岸鎮通過推進“醫共體”和“教聯體”改革,全面提升服務質量。整合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推動醫療機構聯合服務,村民不出鎮即可享受高水平醫療資源。“這些改革顯著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此外,該鎮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推動黨員干部在鄉村振興中示范帶動。通過黨群聯動,發動群眾積極參與農村改革和產業發展,共同繪就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
策劃:楊志文、郭斯、王焱堯
記者:陶輝、胡小軍、阮瓊、曾達飛、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