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雄之光照亮時代,溫暖你我。隨著勇士杜志軍、陳賽超成功入選“中國好人榜”,標志著湖北見義勇為工作質效顯著提升,充分驗證了荊楚兒女勇者無畏,善者無私的獨特品格。截至目前,湖北見義勇為人員中4人獲評全國道德模范、77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9人榮登中央政法委“見義勇為勇士季度榜”,上榜人數位居全國前列。這不禁令人深思:見義勇為之風何以激蕩荊楚大地?堅持禮贊凡人善舉、弘揚見義勇為精神,給湖北帶來了什么?又蘊含著怎樣的深層價值與啟示?
孕育英雄,人性善念的瞬間迸發。湖北是英雄的省份,孕育了優秀的荊楚兒女。自一枚枚云夢秦簡燭照歷史開始,見義勇為便作為一種傳統的中國治理智慧為制度構建、德行培育提供豐厚滋養,成為荊楚大地的文化基因,凝聚起荊楚兒女熱血擔當、舍己救人的向心力。關鍵時刻,他們化身超級英雄,沒有多余的思考,沒有趨利避害的權衡,只有人性向善的本能,用血肉之軀救他人于危難,給他人以希望,生動詮釋著“九頭鳥、不服周”的精神內涵。這不僅是地域文化的象征,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珠,激勵人們在面對不公與危險時勇敢站出來的強大動力。
塑造英雄,凡人微光的星火成炬。杰考白·庫寧的“漣漪效應”顯示,一個社會事件的傳播,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討論和反思,讓更多人產生自覺或不自覺的模仿行為。見義勇為精神的人人知曉,不僅源于英雄們感人的事跡,也得益于公眾敏銳的視角、媒體的深度傳播和互聯網的高速擴散。譬如,“白車俠”的故事從縣級頻道出發,到省報頭版連續報道,再到微博熱議、視頻“出圈”,成為“正能量贏得大流量,大流量澎湃正能量”的良性循環。更多凡人善舉脫穎而出、傳播見義勇為形成的放大效應,不僅喚醒著更多“旁觀者”加入善舉的行列,更激發了民眾群防群治、鄰里守望的積極性,增強了社會的凝聚力和穩定性。
禮贊英雄,政策措施的保駕護航。洛倫茨的“蝴蝶效應”顯示,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見義勇為“群星現象”不是英雄“孤立之舉”,而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大合唱”。從出臺法律規范,旗幟鮮明地為見義勇為人員鼓氣撐腰,到加強宣傳引導,發揮見義勇為引領示范作用,再到落實優撫保障措施,全力當好英模的堅強后盾,湖北已建立起完善的制度規范和激勵機制,讓見義勇為成為一種人人崇尚、人人參與的社會風尚。而每一個人的參與都如同涓涓細流,不斷匯聚成強大的正能量洪流,推動著社會不斷向善向好發展。
英雄精神之下,既播撒善良,又促進善治。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在滿足了基本需求之后,就要去實現更高的需求和目標。危急關頭,英雄們播下了善行的種子,而每一次見義勇為的行為,都是對個人道德品質的升華,彰顯著人性的光輝。在社會層面,它能夠治愈社會戾氣,營造和諧溫暖的社會環境,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從“車讓人、人快走”的文明斑馬線,到“24小時書店”的溫暖驛站,再到“共享藥箱”為群眾解憂,這些點滴善舉正悄然改善著社會風尚,有助于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從國家層面來看,當這種精神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將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榜樣示范引領,既激發善行,又匯聚力量。“多米諾骨牌效應”顯示,最初不起眼的小小推力到最后,則有可能演變為巨大的能量,見義勇為力量的傳遞同樣如此。弘揚見義勇為精神,要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作用,在做好英雄故事挖掘和宣傳的同時,為英雄掃清后顧之憂,摒棄冷漠旁觀的不良風氣,逐漸從個人自發行為變成全社會普遍自覺的道德實踐。也要弘揚好見義勇為精神,與弘揚精神文明、學雷鋒志愿活動、家風家訓建設緊密結合。更要全方面落實法律、政策和制度,全方位關愛和激勵見義勇為者,讓更多善舉被看見、更多善意被呵護,形成“好人效應”的良性循環。
凡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躬身入局,方有成事之可冀。見義勇為從來不是獨行者疾,而是眾行者遠,遠行者恒。唯有同識,方能攜手;唯有愿景,才能共行。相信在攻堅克難、向善博愛中,見義勇為精神將浸潤6100萬荊楚兒女的血脈里,熔鑄于湖北社會發展與時代脈動之中,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法治湖北凝聚向上向善的磅礴能量。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譚金山(省社科聯“文安平”網評團隊)
漫畫:楊熠馳(湖北美術學院“五十三梯”漫評團隊)
責編:周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