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厄瓜多爾通代梅2月2日電 行走拉美手記|安第斯山下“年味”濃
新華社記者廖思維
1月底的厄瓜多爾正值雨季。驅車從厄瓜多爾第三大城市昆卡向南行駛,在安第斯山脈的霧靄中穿行約4個小時后,記者抵達位于該國南部薩莫拉-欽奇佩省通代梅鎮的米拉多銅礦。
在欣賞了一路翠色之后,記者一進銅礦營區就撞上四處裝點的“中國紅”。道路兩旁,紅燈籠與中國結隨風搖擺;樹干枝條上,紅黃彩燈有節奏地不停閃爍;建筑正門兩側掛著醒目的對聯,窗上貼著風格各異的大紅“福”字。
米拉多銅礦由中國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和中國鐵建共同出資建設,2019年7月建成投產。銅礦副總裁朱鈞告訴記者,每逢春節,總有不少中方員工因堅守崗位無法回家團聚,因此銅礦組織了共享年夜飯、煙火表演、春節晚會等特色活動,讓大家即使遠隔重洋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情與年味。
今年的年夜飯是火鍋。響亮的鞭炮聲后,營區食堂被歡聲笑語籠罩。熱氣翻滾的湯底咕嘟作響,大家舉杯暢談,互致問候。“年夜飯重在氣氛,舉杯共情、開懷暢談。”在米拉多銅礦選礦廠工作的宋崇耀對記者說。
春節晚會是米拉多銅礦的傳統盛事。每逢大年夜,來自不同部門的中厄員工便亮出“絕活”,或獨立表演,或組團登場,共同為新春添彩。
在米拉多銅礦體育場內舉行的晚會正式開始前,大屏幕播放了中國駐厄瓜多爾大使陳國友對米拉多銅礦全體員工的春節賀詞。陳國友說,米拉多銅礦有力促進了駐在國經濟發展、就業提升、民生改善,為中厄兩國務實合作行穩致遠、高水平共建“一帶一路”作出了應有貢獻。
晚會上,來自后勤保障部的外方員工表演了一段源于玻利維亞安第斯山區的戰舞,舞姿靈動,鼓點激昂。接下來上演的“喬塔邦巴舞”則是厄瓜多爾北部喬塔山谷地區非裔社區的傳統舞蹈。在吉他與鼓樂器伴奏下,頭頂水罐的舞者腳步靈活移動,身體隨節奏搖擺。“表演者中有厄方殘障人士,他們在籌備過程中付出巨大努力,只為在春晚舞臺上以最佳狀態展現本國文化魅力。”朱鈞說。
“最近幾年,厄方人員參與新春活動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從籌備到演出,都拿出十足干勁。這與跨文化交流和無差別管理模式密不可分,從互學語言到互鑒習俗,因歷史和文化差異產生的隔閡逐漸變成相互包容和理解的友好情誼。”米拉多銅礦人力資源部部長詹伍飛告訴記者。
夜色低垂,米拉多銅礦體育場內燈光閃爍、人聲鼎沸,文化熔爐的“火焰”照亮夜空。
來自選礦廠的5名中方員工將銅礦生活寫成一首詩并上臺朗誦。詩中寫道:“在這里,我們不僅僅是同事,更是兩國友誼的使者,文化的差異化為友誼的長河,終匯聚成同一片海。”宋崇耀說,這些年身邊很多厄瓜多爾同事受益于米拉多銅礦,家里蓋起了樓房、購置了汽車,這令他深刻感受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意義,也堅定了自己駐守崗位的信念。
川劇變臉將晚會氣氛推向高潮。輾轉挪移間,兩位中方表演者已從臺上走到臺下,與觀眾握手的瞬間,紅色臉譜變為藍色臉譜,現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歡呼聲。“以往只聽說過四川有火鍋和大熊貓,沒想到川劇也令人驚嘆。”一名厄方員工說。
“將相思寄明月,心繾綣意難決。將此情置長夜,似繁星明滅。”一曲《寄明月》為晚會畫上圓滿句號。觀眾們依依不舍地起身走出會場,夜風輕拂,濕潤的路面散發著青草和泥土的氣息。
“貼春聯、掛‘福’字、表演傳統節目……中國同事讓中國文化跨越重洋在另一片土地生根,這令我們厄瓜多爾人深受觸動。”尾礦庫管理部經理塞薩爾·巴斯克斯說,相信新的一年兩國合作將翻開新篇章。
米拉多銅礦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南美洲的標志性項目,也是厄瓜多爾規模最大的露天銅礦。今年7月,礦山二期擴建項目將建成投產,屆時年采選礦石規模將由當前的2000萬噸增至4620萬噸。朱鈞說,米拉多銅礦增產在促進兩國經貿合作的同時,也將惠及銅礦周邊地區乃至厄全國經濟發展。
新年鐘聲敲響時,一朵朵絢麗的煙花次第綻放,將漆黑的夜空點綴得五彩斑斕,濃濃的年味彌漫開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