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北京2月4日電 題:中美家訓有何教育共性與互鑒價值?
——專訪上海交通大學終身教育學院講座教授彭靖
作者 裴心語 安英昭
在傳統家庭道德教育中,家訓、家書扮演著重要角色。作為家族傳承的重要法寶,中外家訓、家書各有千秋。顏之推所著《顏氏家訓》,是中國傳統家訓文獻的經典之作,被譽為“眾家訓之首”。
《顏氏家訓》為何歷經千年不衰?中國家訓與美國家訓有何異同?對新時期道德教育有何現實意義?中新社“東西問”專訪上海交通大學終身教育學院講座教授彭靖,對上述問題進行解答。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顏氏家訓》是中國第一本論述家庭教育的讀本,也代表了六朝晚期對傳統子書形式的另一種變形。其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彭靖:中國典籍中的家訓,除《顏氏家訓》外,還有《弟子規》《了凡四訓》等,但《顏氏家訓》的內容和形式更宏大、全面。
顏之推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和語言學家,他撰寫的《顏氏家訓》共分為7卷20篇,涉及如何治理家庭、教育子女、品德修養、立身處事和語言文學等眾多方面。作者在書中表達了個人對特定歷史時期社會、人生的全面思考,既有明確的立身處世主張,也有許多正、反兩方面的案例,以此建立一整套較系統的價值體系,代表了一代世族的生命體驗。
其中,重點章節《兄弟篇》講親情教育;《風操篇》講禮儀教育;《慕賢篇》講尚賢教育。歸根結底,都是給后代傳授良好的品德與思想教育。同時,書中專設一章《雜藝篇》,其目的是教育子女能夠“一專多能”,全面發展。這些內容與當今社會提倡培養綜合性、復合型人才的要求相吻合。因此《顏氏家訓》被譽為“中國歷代家訓之祖”,有它的根基和基礎。中國著名史學家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評論顏之推為南北兩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學者。《顏氏家訓》就是這些見解的記錄。
中新社記者:從文化傳承角度看,《顏氏家訓》在中國歷經千年而不衰,主要有哪些原因?
彭靖:《顏氏家訓》能夠流傳1400多年,其文化基因很豐富,從顏氏家族后輩中人才輩出便可看出。顏之推的三個兒子均為隋朝將軍或著名學者;孫子顏師古是隋朝著名文學家,注釋《漢書》,編《春秋》等五部經典;六世孫顏真卿以“顏體”書法聞名,同柳公權并稱“顏柳”。
《顏氏家訓》關鍵的文化基因有勤奮、刻苦、教子有方。在幼兒早教方面,顏之推提出教育孩子的“起跑線”,應設立在孩子能識別家長臉色的時候,即在他們3至6個月就開始,而不是當今人們所認為的學齡前。
《顏氏家訓》中的一手史料,亦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南北朝時期社會生活及風俗史的重要資料。如其中提到當時的貴族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尚褒衣博帶、大冠高履,就常常被風俗史、服飾史和南北朝史研究學者引用。
因而,《顏氏家訓》既是家訓,也是理論著述。這是一部既有史料價值,又富有文學色彩的散文集,在中國南北朝散文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當今社會、家庭道德建設方面有重要參考價值。
中新社記者:美國家書與家訓體現了美國文化在家庭層面的哪些特點?與中國家書、家訓有何異同?
彭靖:2010年,由張天龍、王德慧編著的《美國家訓》一書由南京出版社出版。該書選取了華盛頓、富蘭克林、洛克菲勒、克林頓等100多位美國政界、商界有影響的人物在不同時期撰寫的家書。數年后,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美國家書》,收錄了富蘭克林、洛克菲勒、愛因斯坦等45位杰出美國名人寫給孩子的書信集。
兩本書均屬美國名人寫給子女的書信集,可以將這兩本書統稱為“美國家訓”。其本身是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
美國家書、家訓注重品德教育和立志教育,不論金融家、政治家還是軍事家,都鼓勵孩子直面挑戰,注重節約教育,向子女傳遞面對死亡要從容淡定的思想。同時,美國家書、家訓中也具有宗教色彩。
盡管所處的國家與年代相異,撰寫者的身份與地位各不相同,但美國家書、家訓的內容與《顏氏家訓》有許多相同之處。例如,對于后代的教育,兩者都希望子孫樹立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情操,能夠掌握技能,勤奮學習、自立自強等。這些希望和期許,是中西方杰出人士人生經驗的凝聚與高度總結。
家訓文化也是中美家庭倫理觀差異的反映。“美國家訓”中與挫折教育相關的主題,《顏氏家訓》中沒有論述。在提倡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觀和節約教育方面,東方人表達教育子女的方式大多委婉,而西方人比較直接。
中新社記者:中外家訓、家書如何取長補短,促進跨文化交流與發展?
彭靖:中國有眾多家訓著作傳世。從國外的研究情況來看,日本是較早開展對顏之推與《顏氏家訓》研究的國家。早在1925年,鈴木虎雄在其《中國詩論史》第五章“北朝的文學論”中,就曾對《顏氏家訓》和顏之推的文學論內涵進行系統分析。中國的家訓在海外傳播,代表中國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被國外更多學者重視。
日本、韓國等國都是在借鑒中國的家訓基礎上,吸收、改造和建立本國的家訓。而在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除文章或文集形式外,還沒有一部系統的家書。因此,中國的典籍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日本、韓國對中國家訓的引進,不是盲目照搬,而是根據國情進行改良。今天,中國學者深入研究各國家書與家訓,并將中國與別國家訓、家書對比研究、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對于推動社會發展、教育進步,以及促進英文版《顏氏家訓》在西方的傳播都是十分有意義的。
中新社記者:當今社會應如何更好挖掘和利用家書文化價值,使其在社會文化發展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彭靖:家庭教育是人生第一門必修課,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可能遠大于學校。學校教育方面,在企業家管理學研究課程中,家庭道德建設也在發揮重要作用,目前高校的企業管理研究生MBA、EMBA課程先后引進了國學課程。
除后代教育與企業素質培養之外,在反腐倡廉方面,家書、家訓也能發揮一定作用,如顏之推提出的“止足”,探討了知足與知止的智慧,具有啟示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