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風送暖,草木萌動;大江南北,生機勃勃。乙巳蛇年首個工作日,廣東新春第一會如約而至,連續第三年通過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擂響奮進催征的金鼓;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熱火朝天,以蛇行千里的勁頭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信心在春天里美好生長,伴我們開啟新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打開高質量發展的新天地,激蕩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春潮,書寫新的中國奇跡,更加堅定了中國信心。
202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30萬億元,同比增長5%,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大引擎。5%的增速,是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下取得的,來之不易,振奮人心!
世界看好中國發展。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年會上,與會嘉賓紛紛為中國經濟發展點贊,正如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所說:“我看好中國經濟中長期前景”。首次發布的中國國際形象全球調查報告,面向46個國家、5.1萬名民眾,顯示近八成國外受訪民眾對中國發展前景懷抱充足的信心。
中國信心,源于發展質量、雄厚基礎。
在經濟穩健前行的同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高新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綠色產業動力澎湃,創新驅動成果顯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節節攀升,外貿新產品、新業態加速壯大,內需主動力作用持續發揮,高質量發展基礎愈發雄厚、態勢愈發明顯、動能愈發充沛。
我國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勞動力、資金、基礎設施等生產要素都具有充裕的儲備和較高的質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又能有效地把這些要素調動和組織起來,大踏步前進的科技水平推動發展質量不斷提升,從而為經濟持續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信心,源于制度優勢、文化優勢。
無數的事實已經充分昭示: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承載著人民至上的價值優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優勢、全國一盤棋的組織優勢、全面依法治國的法治優勢,是抵御風險挑戰、開創光明未來的制勝法寶。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決定了中華民族具有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具有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勤勞勇敢的鮮明品格,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中國信心,源于正視困難、攻堅克難。
毋庸諱言,當前改革發展也面臨不少新問題、新挑戰。向外看,一些國家搞保護主義、建“小院高墻”,嚴重擾亂全球產供鏈,損害各國共同和長遠利益;向內看,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但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市場潛力大、經濟韌性強等有利條件沒有改變,一攬子增量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一系列標志性改革舉措正在落地見效,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累積。
觀大勢才能成大事,觀全局才能定大局。中國經濟正在爬坡過坎,眼前暫時的、局部的困難,阻擋不了我們奪取經濟發展的更大勝利;全球化進程中一時的回頭浪,撼動不了中國經濟的大船;個別國家對中國的打壓和限制,逆轉不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看華夏大地,熱氣騰騰,活力無限,明媚的春天盎然勃發。滿懷信心,闊步前行,加油干,中國經濟更加光明的未來就在前方,中國式現代化壯美新篇正在鋪展!
深圳特區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