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廣州2月10日電 題:唐丹玲:“把僑界貢獻家國的赤子情懷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中新網記者 郭軍
“‘僑’是我們家庭幾代人的共同烙印,‘回國參加建設’是我們幾代人的共同心愿和實踐,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我們僑界的共同愿景和強大動力。”唐丹玲如是說。
廣東省第十二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2月10日在廣州開幕。廣東省現代海洋牧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教授唐丹玲,應邀作為歸僑代表在大會上發言,講述她回國參與家鄉建設的心路歷程。
唐丹玲稱,她的家庭和成長與僑有著深厚的淵源,她的曾祖母、外祖母和母親都出生、成長于東南亞國家。外祖母和母親懷著一腔熱血回來建設祖國。她就讀研究生時獲得過廣東省僑聯的優秀歸僑子女獎學金。在美國、日本留學,參加科研工作后,她又被中國科學院作為海外優秀人才引進回國工作,曾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僑界貢獻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許多榮譽。
“我的孩子在海外留學后也回國服務,孫輩也在國外出生隨家歸國。”唐丹玲表示,回顧自己的成長之路,她與她的“六代僑”家庭始終與祖國的建設發展緊緊連在一起,對國家的悉心培養,對廣東“僑”的沃土滋養,心懷感激。
當前,廣東正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一名投身其中、受益其中的歸僑科技工作者,唐丹玲深感廣東為海外和僑界高層次人才在粵投資興業、創新創業、施展抱負、實現價值創造了優越環境和重要機遇,感受到廣東對人才的尊重。
2019年,在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剛剛起步之時,唐丹玲毅然來到廣州南沙區,作為高端領軍人才引進加入廣州海洋實驗室。數年來,她和團隊在海洋生態環境遙感等領域取得眾多研究成果。
當前,廣東正全面建設海洋強省,打造“海上新廣東”,建設海上牧場,發展“藍色糧倉”,“作為一名海洋科學工作者,我非常有幸緊跟時代步伐,投身海洋牧場的研究和建設,將自己開展科學研究的‘一滴水’,融入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海’之中。也正是廣東這塊創新沃土的哺育、科技影響力的托舉,使我先后得以擔任全球海洋遙感協會主席和太平洋海洋科學與技術學會主席,推動更多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培養和帶動更多高層次人才到廣東發展。”唐丹玲感慨道。
唐丹玲認為,“僑”的基礎和家庭聯系使得她擁有更開闊的眼界和更大的朋友圈,對于推動國際科研合作具有先天的優勢。她呼吁廣大僑界朋友,把貢獻家國的赤子情懷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把“僑”的擔當作為和良好形象展現出來,為廣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