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利是VS傳統紅包,壓歲錢玩出新花樣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
管理好“第一桶金”?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何寧
元宵將至,對于孩子們來說,最開心的時刻莫過于拆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今年春節,你家娃收了多少壓歲錢?這筆壓歲錢到底該怎么用呢?孩子是否會抵觸讓父母保管壓歲錢?
孩子用電話手表發“新年飛帖”,家長給孩子派電子利是
春節前夕,何女士收到了7歲的兒子小沅從電話手表上發來的“新年飛帖”祝福:“親愛的媽媽:愿你征程坦蕩,暢享陽光滿路,無疾病侵擾,歸來溫暖如故!”當時小沅跟隨爺爺奶奶先回老家了,何女士看到兒子發來如此貼心且深得她意的祝福,立刻在家長端App上回復了一條祝福語,祝他“健康幸福,快高長大”。不料,何女士發出回應后隨即收到了系統的自動回復:“媽媽,請給我壓歲錢吧!”何女士覺得有意思,就點進去,給了兒子100元壓歲錢,這100元直接充進了兒子手表的支付寶賬戶。
后來,何女士發現,小沅收到媽媽轉給他的100元壓歲錢后,又分別給爸爸、爺爺和奶奶發了“新年飛帖”,他根據每個人的性格特點,選擇了不同的祝福語,爸爸也如媽媽一樣,給他轉了100元壓歲錢。“兒子賺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后,仿佛突然發現了生財之道,每天不斷給家里人發‘新年飛帖’,如果家里人沒有回復,他還會打電話提醒大家回復他。”何女士表示,知道了電話手表的套路后,也就沒有重復給孩子錢。“不過,我覺得如今電子支付時代,新年祝福變成了‘新年飛帖’,壓歲錢從利是封轉到了電子錢包,形式在創新,也挺有意思的。”
更多孩子享受著收傳統紅包的樂趣
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不少孩子通過電話手表的“新年飛帖”來向家長“索要”壓歲錢,但更多的孩子,還是享受著收傳統紅包的快樂。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孩子們的壓歲錢故事也各不相同。
小曼今年9歲,她一直盼著春節收紅包。她的小手緊緊攥著一個個紅彤彤的利是封,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小曼的媽媽說:“今年她一共收了2000多元壓歲錢,特別開心,一直跟我說要把這些錢存起來,以后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小曼的爸爸則表示,他們打算幫女兒把壓歲錢存到銀行,等她長大后自己支配。
8歲的明明是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他對壓歲錢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春節過后,他滿心歡喜地數著自己收到的壓歲錢,眼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在他看來,壓歲錢就是自己的“小金庫”,可以用來實現很多“偉大的計劃”。“我要用壓歲錢買好多好多玩具!”明明興奮地對媽媽說,“還有好吃的零食,我要堆一個‘零食山’!”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著,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成為“零食大王”的場景。明明媽媽笑著說:“你可真是個小財迷呀,不過壓歲錢也不能都用來買零食哦,我們得好好規劃一下。”
明明聽了媽媽的話,雖然有些不情愿,但還是認真地思考起來。他決定把壓歲錢分成三份,一份用來買玩具,一份存起來,還有一份要送給媽媽,作為“媽媽辛苦獎”。媽媽被明明的天真和懂事逗得哈哈大笑,同時也為他的成長感到欣慰。
壓歲錢的管理影響著孩子對金錢的認知和價值觀的形成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對于壓歲錢究竟由誰來保管,孩子們的態度各不相同:一些孩子像小曼一樣,愿意把壓歲錢交給父母保管,覺得這樣更安全;但相當大一部分孩子如明明那樣,希望能自己支配一部分,有的孩子為了壓歲錢不被父母保管,還與父母起了沖突,據蘭州公安通報,近日,一孩子不滿壓歲錢被代管與父親起爭執,用父親手機報警稱“有壞人搶錢”。民警到場后發現是父子糾紛。最終,經民警調解與教育后父子重歸于好。
家長們也各有想法。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壓歲錢應該由父母保管,等孩子長大后再交給他們。袁女士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以女兒的名字在銀行開了戶,每年的壓歲錢,她都會一分不差地存進女兒的賬戶,女兒現在8歲了,每次存好錢,會讓孩子核對存折上的信息。但也有一些家長覺得,可以讓孩子參與一部分壓歲錢的管理,培養他們的理財意識和責任感。
“壓歲錢的多少和使用方式,其實都反映了家庭的教育觀念和孩子的成長環境。”財商教育專家、《小淘氣財商奇旅記》作者吳東璇表示,“無論是傳統紅包還是電子飛帖,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感恩、學會理財、學會分享。這不僅是壓歲錢的意義,也是成長的財富。”不同的壓歲錢管理方式,背后是家長們對孩子成長的殷切期望。無論哪種方式,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對金錢的認知和價值觀的形成。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引導和陪伴至關重要,讓孩子學會理財、懂得感恩、勇于追夢,為未來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支招
財商專家:不同年齡鍛煉不同的財商能力
吳東璇指出,每年春節過后,借助壓歲錢正是鍛煉孩子“財商”的好時機,但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對壓歲錢的處理方式,以及要討論的內容是不同的。所以,孩子的財商也要分年齡開發。
一般來說,幼兒階段,孩子還沒有金錢意識,這時父母可將壓歲錢存起來。從小學開始,家長就不能再簡單地將錢直接存起來,而是要和孩子商量。對于七八歲的孩子,家長可以通過問“打算怎么去用這筆錢”,去了解孩子對金錢的態度,并且給孩子一些引導。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父母和他討論大人的問題了。如果孩子選擇把錢存起來,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銀行開戶,讓孩子了解“銀行”是什么,“儲蓄”是怎么一回事。如果錢不多,孩子不想存起來,而是希望能買喜歡的東西,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個帶鎖的小抽屜,并且將鑰匙交給孩子保管(當然,父母可留備用鑰匙,防止孩子弄丟鑰匙),這樣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隱私的,也能對金錢有尊重的感覺。如果孩子想要買某種東西,家長可以趁機帶孩子去商場、超市,引導孩子認識“價格”以及“價格比較”這些知識。
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對金錢的意識已經比較濃了,而且會想要買一些大件的東西,開始對一些昂貴的東西感興趣。這時在壓歲錢的使用上,家長應該引導的兩個概念是“需要的”和“想要的”,比如當孩子買東西時,讓他做一個列表,引導孩子思考,哪些東西是必須要買的,哪些東西是可以以后再買的,這能讓孩子學會對金錢使用有度。例如,如果孩子提出要買手機,家長可以列出手機的優點和缺點,引導孩子去思考“必要的”和“想要的”,并作出判斷。在這個過程中,還要讓孩子明白“延遲消費”,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
對于五六年級的孩子,可以告訴他,很快要上初中了,會有較多的課外書、研學等支出,逐漸引導孩子在使用金錢時,學會計劃。建議家長從五年級開始,引導孩子把壓歲錢存起來,作為暑假旅游、上興趣班等未來活動的資金,這樣,孩子可以把金錢和自己的成長、夢想聯系起來。這是鍛煉孩子自控能力和責任感很重要的一部分。
等孩子到了初中,學會“儲蓄”和“計劃”很關鍵,這時孩子應該有主動儲蓄的意識,在花錢時,能夠學會計劃,并且按照計劃實施。這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將壓歲錢分成不同的部分,至于如何分配,讓孩子自己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