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期間,成都一家海洋公園的鯊魚館里,有著“海中狼”之稱的深海鯊魚在水中穿梭,像一抹凌厲的銀光閃爍。身著織金戲服的男子懸浮于鯊魚旁邊,每個轉身都攪動起螺旋狀的氣泡星河。在音樂的襯托下,一場水下川劇變臉表演正在進行。
表演水下川劇變臉的男子名叫黃顯忠,四川內江人,35歲,原本是一名潛水員。大約15年前,他開始嘗試將潛水與川劇變臉相結合,并不斷摸索,最終形成了如今備受歡迎的水下川劇變臉。
水中表演的這些年,黃顯忠聽不見背景音樂,也聽不見觀眾的掌聲,“像是演了十多年的默劇,但是我一點也不孤獨,我能看到觀眾的反應,以及水中不斷游過的魚、海獅、水母……”黃顯忠說,“未來我還要將這一傳統與現代結合的藝術形式進一步擴大,讓更多人體會不一樣的川劇變臉!”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閆曉峰
鯊魚環伺 他在水中表演川劇變臉
“變變變變變變變看看看,急如風快如電……”伴隨著熟悉的音樂,春節期間,一場別致的川劇變臉在鯊魚館內上演,表演者黃顯忠身著織金戲服,面戴巨型面具,身邊鯊魚環伺,他雙臂劃開深藍的水體,黑金水袖翻涌起細密的氣泡,明明是熊貓面具,突然又變成了赤面獠牙……變臉期間,他還在水中做出各種動作,翻著跟斗變、側躺著變、倒立著變……
魚群此刻恰好游過,有的好似受了驚嚇快速閃開,也有的滿是好奇瞪大了雙眼只想瞧個明白;鯊魚這樣的大型動物倒很平靜,慵懶地從黃顯忠身邊游過,留給觀眾一個完美的側影。
看到黃顯忠在水中成功變臉后激起的氣泡,劉子琦一家忍不住鼓掌叫好。“變臉倒是不稀奇,但水下變臉還是頭一次見,看著他在水里和那么多深海動物互動,不時翻個跟斗就把臉變了,太有意思了。”劉子琦說,“尤其是他的臉譜應該是戴在面具外面的,看上去就是一張國字臉,特別有喜感。”
五分鐘后,音樂停止,這一場表演也隨之結束。在觀眾的叫好聲中,黃顯忠在水中揮揮手,浮出水面,穿著三四十斤重的服裝道具,回到工作區。“每一次演出之后,都要把戲服晾干,把潛水設備整理好,隨時準備第二次下水。”黃顯忠說。
精確到秒 精彩的表演來自反復練習
變臉是川劇表演中的一種特技,演員通過快速更換面具來表現人物情緒或身份的變化,如今已經成了眾多景區、茶館的必備表演項目。身為潛水員的黃顯忠,也是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開始嘗試將變臉與潛水相結合,才形成了如今傳統而又新奇的水下變臉。
2月9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黃顯忠表示,自己從事水下川劇變臉表演已經約15年。“2010年左右,我在成都一家海洋樂園上班,當時的工作就是飼養海洋樂園里的各種動物,幾乎每天都要下水,后來經人點撥,我開始嘗試水下變臉。”
當時,變臉于黃顯忠而言還十分陌生,正常表演都沒學過,更何況水下。“為此,我找了一個川劇老師學了半年的變臉,有針對性地學習了一些適合自己的技巧,然后同步制作適合水下變臉的裝備。”黃顯忠說。
潛水時需要佩戴面具,他的臉譜只能設計在面具之外,而當時也沒有先例可循,只能自行摸索。“經過多輪調整,才有了現如今這個被調侃為國字臉的臉譜。”黃顯忠笑著說,“表演時需要在水下做動作,所以我把氧氣瓶改小,并涂成了和戲服一樣的黑色;水下阻力大,我也舍棄了戲服上面的部分裝飾物。”
變臉的秘訣藏于水壓與浮力的博弈間,為了呈現出更好的表演,他必須保證自己在整個表演過程中始終處于水中的某一固定深度,為此,他多次更改配重,并且反復練習吸氣呼氣來調整自身位置。
在正式演出之前,他反復嘗試,然后看著視頻錄像反復琢磨。“這個地方變臉需要提前2秒,那個地方翻跟斗需要再快一點,這個抬手的動作沒有做到位……”他說,一個練習視頻要反復觀看十幾遍,然后再練、再看。“在水下是聽不見音樂的,很難做到卡點變臉,為了盡可能做到變臉與音樂節奏相匹配,哪怕是下班回家了都會反復練習,最終將表演節奏精確到秒,然后讓自己形成肌肉記憶。這一個過程,我差不多用了半年的時間。”
希望未來不僅有水下變臉 各種表演形式都能被移植到水下
2010年在成都順利演出之后,黃顯忠當時一周有兩場表演,如此持續了約一年之后,他開始在全國各地的海洋樂園演出。“武漢、福州、重慶、上海、廣州、呼和浩特等城市我都去過,當地的觀眾非常熱情,變臉對省外的觀眾本就十分受歡迎,加上我在水下演出,鯊魚、海獅偶爾還會跟我互動,更加讓觀眾叫好聲不斷!”
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潛水員,每天的工作就是飼養海洋樂園的動物,清理這些動物的糞便,黃顯忠表示:“我很幸運,如今不僅有比較可觀的收入,還能去全國各地演出,這對我而言既是工作也是旅行。此外,我還多次被派到國外進行演出。”
這個春節,是黃顯忠離開成都十余年后,首次回到成都演出,受到了觀眾的廣泛認可,“因此園方決定元宵節期間再安排三場表演”。
“我這一生就想專注做好這一件事,讓更多人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我也能借此實現自我價值。如今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帶出了第一個徒弟,我希望未來不僅是水下變臉,各種表演形式都能被移植到水下,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黃顯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