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愛虎 通訊員 劉建平
1月7日,通城縣塘湖鎮龍印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內,52歲的村民金紅偉正忙著收拾小賣部物品。金紅偉是單親媽媽,帶著一兒一女借住在娘家。2018年,她家被納入易地扶貧搬遷戶,同年11月順利搬進75平方米的新房。房子雖小但功能齊備,電視機、床鋪、棉絮、炊具一應俱全,干凈舒適。金紅偉還在安置點開了家小賣部,經營日雜用品,賺點生活費。
村支書金亞平介紹,龍印村集中安置點占地面積35.6畝,已有43戶129人“交鑰匙”入住。為了讓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該村2017年3月引進浙商投資70余萬元,流轉土地新建黑斑蛙養殖基地40畝,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
在黑斑蛙基地,40座鋼架溫室大棚坐落田畈。掀開大棚,大多數黑斑蛙在水底冬眠,不時有蛙浮上水面覓食。
“這里山好、水好、環境好,適合黑斑蛙養殖。”談起黑斑蛙養殖,基地負責人林遠撐笑得合不攏嘴:2018年4月至6月,首批黑斑蛙陸續銷往武漢、長沙等地,平均畝產1萬斤,市場價每斤8元左右,除去每畝5萬元的成本,收成還不錯。基地與10戶貧困戶綁定,每戶每年分紅800元,另外務工收入按每天150元結算,從興建至今,發放20余萬元勞務費。
2018年,該縣按照“十個一”(一套糞污處理設施、一套安全飲水設備、一塊活動場所、一條進出硬化道路、一片綠化地、一排路燈、一份菜地、一面旗幟、一組文化墻、一個名稱)和“四個一”(一套公共用房、一間生產性用房、一套健身器材、一套音箱)的要求,建成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37個,602戶1708人全面實現“交鑰匙”入住。
該縣堅持產業扶貧與易地搬遷同步推進,制訂扶貧車間建設等工作方案,確定蔬菜大棚、油茶種植及林下經濟、中藥材產加銷、特色養殖等9大重點扶貧產業,安排產業扶貧資金7330萬元,發放小額信貸1.04億元,建成產業扶貧基地253個,37個易遷點個個都有配套產業,幫助搬遷戶就近就業,提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