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熊家塆的斷壁殘垣稍加改造成為風景。
文/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愛虎通訊員胡劍芳李星敖瓊
沿途路面、溝渠干凈整潔,柏油路面延伸到農戶家門口,農房外立面整治一新。二三十戶農家小院散落在山谷之間,格外寧靜。1月17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咸安城區驅車10余公里,來到汀泗橋鎮洪口村二組熊家塆。
古樹下,農莊老板熊慶禮的屋里,放著幾塊展板。展板上的資料圖片顯示,以前的熊家塆十分臟亂。
67歲的熊慶禮介紹,家里兄弟7人,房子挨得近。有的房子倒了,長期無人清理。牛欄就在屋旁,牛平時就拴在古樹林里,牛糞成堆,蚊蠅飛舞。2015年,咸寧市水務局扶貧工作隊駐村幫扶。在咸安區委、區政府和區住建局等相關部門幫助下,計劃總投資2.85億元的洪口片區鄉村振興項目敲定,分三期進行,一期建設主要在熊家塆。
整治村莊、清掃垃圾、改造農戶廁所、聘請村級保潔員,村莊面貌一新。老舊破損房屋整舊如舊,因勢就形;房屋外立面“穿衣戴帽”,配以蓑衣、風車、亭臺等裝飾,古樸的村莊重新煥發活力。請走土地廟,掛牌保護100多個百年古樹,架設空中廊道,古樹林蔚然成景。整治金龍河,完成姚家閘水庫整險加壩,擴建興修道路……打基礎補短板的事,大伙一項一項接著干,村莊每天不一樣。
村里缺少像樣的產業,工作隊幫忙理清思路,引進投資者發展非洲菊、金絲黃菊等。鋼架大棚建起來了,沒人愿意冒險“吃螃蟹”,二組組長姚世付帶頭投資種下非洲菊。
記者看到,25畝非洲菊開得正艷。姚世付打開鋼架大棚,卷起塑料薄膜給大棚降溫。“每畝栽5000株,種一次,可收3年,每株可收鮮花40枝,游客現場采摘每枝1元,送批發市場每枝0.5元。花卉種植剛有起色,下一步還要拓寬市場。”
一路之隔,工人們正在加緊裝修一棟投資2700萬元的智能玻璃溫室,這是咸寧恒輝現代農業科技園的核心區。圍繞這個核心區,青蛙等特色養殖、七彩花卉等特色種植、“我家菜園”采摘園連片成形,加上新開張的12家“農家樂”,一個集觀賞、采摘、游樂、體驗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雛形初現。
工作隊與大伙共同奮斗,2017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15萬元,全村脫貧出列。2018年,村集體收入預計超過6萬元。
1月16日,農業農村部常務副部長余欣榮調研后,對熊家塆的變化大為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