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這今天育的是菊花菜,我們這個盆穴是105孔的,每個孔里面下兩個種子,要把種子點完以后,我們再用那個土在面上再蓋一遍。”正在給大家講解育苗技術要點的,就是咸寧市咸安區汀泗橋鎮的蔬菜達人張曉明大姐。這些天,趁著天氣晴好,她正組織著大伙在大棚里培育新一批蔬菜苗。
張大姐說,基地溫室大棚里有綠美達、菊花茶、生菜、廣東菜心等20多個無土盆栽活性蔬菜品種,都是市場俏銷的保健蔬菜,一天可以育150盆,20天移栽后就是300盆。
上世紀90年代,張大姐和愛人南下廣東,輾轉各地,跑了6年的汽車營運。1999年,為了照顧遠在老家讀書的兒女,張大姐,回到了老家,專心照顧公婆和孩子,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
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大,張大姐閑了下來,在村里,留守姐妹沒活干增收難,特別是精準扶貧需要產業支撐,于是,她萌生了創業的念頭。2014年,張大姐在村里牽頭成立了合作社,種植大棚蔬菜。但由于蔬菜受氣候和市場的因素影響太大,行情很不穩定。2018年,張大姐開始引進盆栽活性無土蔬菜,不施化肥不打農藥,采用農村廢棄的秸稈和咸寧特有的楠竹的竹葉,收集粉碎后發酵,然后再做成基質種菜。
目前,張大姐的盆栽蔬菜打開了銷路,與22家酒店簽約直供,俏銷市場,年收入達到60多萬。同時,張大姐還對接幫扶村里20多個留守婦女和8個貧困戶,讓他們在基地里務工掙票子。 彭春云大媽是村里的貧困戶,她在基地負責種菜和收菜,一天工錢80塊錢,一年下來有個四五千塊錢,大大緩解了家里負擔。
今年,張大姐還養了1000多只土雞,種了70多畝果樹,20多畝草莓和火龍果,一個集綠色種養殖、休閑采摘和餐飲住宿為一體的農家特色生態園初具規模。作為一名新時代婦女,張大姐的愿望就是通過自己的創業示范,吸引更多的能人回鄉,讓農民更富農村更美業更強,助力鄉村振興。
(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 劉余 黃蕊 通訊員 胡劍芳 李星 責任編輯 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