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杜珊)日前,咸寧市民政局組織召開市級社會組織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座談會,該局主要負責人與10余家行業協會及會員企業負責人面對面交換意見。
作為市級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部門,近年來,咸寧市民政局圍繞社會組織的訴求,積極發揮自身職能優勢,搭建溝通交流平臺,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為優化營商環境貢獻咸寧民政力量。
一次面對面的調研
去年底,咸寧市民政局主要負責人就養老服務發展赴咸寧市家庭服務業發展促進會調研,該會會長、咸寧鑫洋保潔有限公司總經理丁麗閩說:“有時候,行業協會商會就像一個‘孤兒’,不知道去找誰表達自己的訴求。”
這次調研引發了咸寧民政部門的思考。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社會組織的需求越來越廣泛,社會組織出現明顯增長高峰。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登記各類社會組織1695家,其中市本級登記285家。
社會組織是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社會各方主體之間的交流溝通平臺,發揮著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
民政部門作為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部門,不能一“登”了之,一“記”完事,而應當圍繞協會商會的急難愁盼的訴求全程關注、全程跟進、全程服務,真正當起社會組織的“娘家人”。
咸寧市家庭服務業發展促進會反映的問題絕不是個例。今年初,咸寧市民政局決定開展一次廣泛的調研活動。咸寧市民政局到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中開展調研,各行業協會商會深入會員企業開展實地調研,收集民意與建議。
在下沉調研的基礎上,4月29日,為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搭建會員企業向政府部門反映訴求的橋梁紐帶作用,咸寧市民政局召開社會組織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座談會,邀請全市10余家行業協會商會及會員企業代表參會,面對面地開展調研。
一場心與心的交流
“建議打造一個集研發平臺、中試平臺、檢測平臺、成果孵化平臺、小批量生產基地、會務中心、文體中心、創業公寓于一體的咸寧科創中心,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吸引國內外人才入駐創新創業。同時,能否建設按加工類型進行分類的加工產業園,吸引大型制造企業落戶咸寧,對咸寧的產業發展補鏈、強鏈、延鏈。”咸寧市機械工程學會相關負責人余明說。
咸寧市烹飪酒店行業協會會長吳濤表示,咸寧作為一個旅游城市,餐飲行業企業發展質量不高、體量不大、深度不夠,建議政府從城市規劃、地理優勢進行配套,挑選和扶持一批餐飲頭部企業、行業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做亮地域品牌,讓餐飲行業展現咸寧的文化與旅游特色。
“一些技能大賽多個部門主辦,能否統一規范由一個部門主導?”
“在市場準入上能否一視同仁,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
......
座談會上,來自行業協會及會員企業的代表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紛紛結合自身實際反映問題,提出建議。
咸寧市民政局分管負責人說,這是一場心與心的交流,既有企業發展自身的問題,也有政府部門服務的問題,還有市場環境的問題,作為社會組織的“娘家人”,民政部門搭建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溝通交流平臺與渠道,責無旁貸。
下一步,咸寧民政部門將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扎根行業、服務企業、輔助政府、凝聚合力的獨特優勢,當好企業的政策解讀員、減稅降費領頭雁、招商引資牽線人、企業對接連心橋、轉型升級促進者和信用建設助推器,助力打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競爭力、更富有活力的營商環境,為推進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活力進一步迸發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個“家”到“+”的跨越
座談會上,咸寧市商標廣告協會秘書長陶秀云提出,在年檢過程中,能否不用再提交財務審計報告,由主管部門直接審核。
“沒想到,反映的問題在當場就得到了民政部門的回應,這種效率才是我們協會企業所盼望的,才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打實的硬招。”
日前,咸寧市民政局就優化營商環境公開作出承諾踐諾:
簡化社會組織年檢申報材料,對除行業協會商會外的社會團體,在辦理年檢時以業務主管單位審核同意的資金情況說明代替審計報告,減輕社會組織經濟負擔。
同時,實施社會組織章程核準“容缺受理”,在湖北政務服務網上辦理社會組織章程核準時,無需同步上傳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核蓋章的章程核準表,予以容缺受理,待網上審核通過后一并提交紙質材料,實現“一件事一次辦”。
據介紹,近年來,咸寧民政部門按照“能免則免、能減則減”的原則,一方面不斷對自我加壓,自我革命,另一方面,持續引導和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幫助會員企業減負紓困,主動減免經營困難會員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會費和其他收費項目,主動降低盈余較多收費項目的收費標準,力所能及地減輕企業負擔,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貢獻力量。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度咸寧民政部門為市本級行業協會商會通過減免、降低、規范收費等舉措減輕企業負擔26.15萬元,通過推動本行業企業為其他市場主體讓利減輕企業負擔5.95億元。
“平等對待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服務社會組織,優化營商環境,民政部門不僅要當好‘娘家人’,更要做好細致服務的‘+’法。”咸寧市民政局主要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