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黃錚 通訊員 宋秀麗 張玲玉)9月23日,記者從咸寧市衛健委獲悉,該市正在開展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醫院有15家,其中3家試點醫院病理科建設實現全新升級。
截至目前,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赤壁市人民醫院、通山縣人民醫院累計掃描病理切片分別為7064例、7103例、6799例,共開展遠程會診142例。
病理診斷更權威
61歲患者王女士出現便血等身體不適癥狀,在家人陪同下前往咸安區橫溝橋鎮中心衛生院就診,經初步診斷為肛門腫塊,性質待查。
醫生為患者進行手術切除病灶后,將病理標本進行規范化前處理,通過網絡同步上傳病人基本信息。同時,負責病理標本轉運的工作人員將病理標本送往咸安區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病理檢查。
病理切片制成后,咸安區病理診斷中心第一時間把病理切片掃描成數字切片進行審閱,明確診斷為外痔伴血栓形成,并將診斷結果通過信息平臺及時反饋給橫溝中心衛生院。
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鄧啟發介紹,病理切片數智化相當于把專家“請到了”現場,讓遠程會診常態化,實現“讓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減輕了群眾就醫負擔,提升了患者就醫體驗。
今年3月份以來,該市提出構建具有咸寧特色的“1+6+N”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即“1”指將市中心醫院病理科建設成為市域病理診斷中心;“6”指六縣(市、區)人民醫院病理科建設成為縣域病理診斷中心,成為市域病理診斷中心的分中心;“N”指全市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病理科完成標準化建設及數智化接入。
截至目前,咸寧市3家試點醫院按照B級標準建設,人員配備、設施設備、相關軟件安裝全部完成,主要服務項目及技術全部開展,病理診斷中心基本建成,全部進入了試運行階段。
報告獲取更快捷
在赤壁市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從檢測到病理報告生成,再通過網絡傳送到醫生處,最快僅需18分鐘。
“以前術中冰凍快速病理診斷最快速度30分鐘,現在只需18分鐘即可完成,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為患者治療節約了寶貴的時間。”赤壁市人民醫院病理科主任司成說。
赤壁市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整合了赤壁市中醫醫院、赤壁婦幼保健院、赤壁市蒲紡醫院及11家鄉鎮衛生院、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理醫療資源,建成市域“1+3+N”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
“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的建成,切實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共享,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更便捷、更實惠、更高質量的病理診斷服務。”赤壁市人民醫院病理科主任司成說。
今年以來,咸寧市積極推進病理診斷中心建設,充分發揮病理AI輔助診斷技術優勢,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
“目前,病理信息錄入由原來的5-10分鐘變為掃碼即可完成,病理醫生平均閱片診斷時間大大縮短,3家試點醫院試運行以來,診斷報告出具時間均控制在48小時之內。”該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建成后,每年節約患者就醫費用約445.7萬元。
醫療服務更全面
9月3月10點11分,通山縣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一例罕見慢性非腫瘤性病變病例正在進行遠程會診。
得益于先進的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湖北省人民醫院消化亞專科曾智教授第一時間獲取到患者的病理資料。21分鐘后,得出診斷結果為直腸黏膜脫垂所致的病變。這個會診結果對患者及家屬來說,就是一顆定心丸。
通山縣人民醫院病理科主任闞艷芳表示,以往,像這樣的病理會診需要患者家屬帶上病理切片自行赴省級醫院做病理會診。這一過程至少需要三天時間,但如今,通過數智化平臺,短短21分鐘,患者的病理切片就成功上傳湖北省數智化病理平臺并診斷出結果。
作為湖北省數智化病理診斷中心擴面試點單位之一,通山縣病理診斷中心建成后,不僅將縣內的病理學醫療資源進行整合,還與全省40家醫院共享數智化病理服務,實現區域內所有醫療機構的全覆蓋,病理醫務人員多點執業,病理檢查一鍵申請、診斷網上查詢、樣本全流程跟蹤,各環節可追溯可管控。
咸寧市通過建設數智化病理服務體系,不僅為病理診斷帶來了變革,也為營商環境的優化提供了新的機遇,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醫療行業的變革將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
同時,該市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水平、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更便捷、更實惠、更優質的醫療服務。